正文 地下秩序_第三百一十五章 风云突起(一) (第2/3页)
“果儿不了解情况情有可原。”三果不满的瞪了一眼建军:“特保部是我们垂直管理的部门,不怪果儿不了解情况。”三果的口气变的温柔起来,“那是我们京华特殊学校的保障部。”
“特殊学校?”少尉恩秀果儿几乎异口同声的疑惑。
……
《手册》几经争议后,被编印成册,人手一份。
钟佳丽的署名文章《谁与争峰——京华科技一斑》,被商报整版推出。文章刊发前小记者曾伊妹儿给三果,三果不喜欢那咄咄*人的标题,对里面部分引用的敏感对比更是不舒服。到不是他谦虚,没必要那么惹人注目,被对比的个别著名企业家,就凭三果对其心胸宽阔度的了解,看到文章能直接恨上他。这些宝贵意见三果让小秘书转告给小记者,小记者居然不予理睬。可能太偏爱自己的作品,觉得斧凿任何地方都是多此一举。
靠,自信到了这份上,跟缺心眼没两样。
文章见报后,媒体的反应跟地震似的余震不止,今天这个名记专访明天那个国脸采访,光那些五花八门的专栏名字,就够人受的。没几天,主张“适当宣传”的五果,先没脾气了。被指定充当“京华发言人”的吴副总,一屁股坐进建设中的科技园,怎么哄都执意不再抛头露面,扬言“宁可累死在科技园,也决不现眼了”。
“那怎么办?”三果也模仿电影上的无奈动作,双手一摊,耸肩膀:“是你同意适当宣传的,没错吧?”三果伸出大拇指,跟着又竖起食指,“也是你审查批准的报道方案吧?”
“没……错。”
“那就结了。”三果赶紧打断想争辩的五果:“前台的人跑了,你丫就露脸坐台吧。”
最后还是少尉救了五果,说服归隐的吴副总再度出山,并仙人指路出台了“项目发言人”制度,归口负责,统一发布。这办法真是上策。以前是不想张扬,现在有了制度,适当的与媒体见见面,让京华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