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七章 齐之四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二十七章 齐之四维 (第3/3页)

   “征战之道,勇气也。”

    “而赋予勇气的是什么?”

    “土地与财富。”

    田彻被陈胜的话引起了兴趣,他接着陈胜的话说着,将当时齐国必须土地改革的原因说了起来。

    “太孙所言甚是,土地虽然最基础的东西,却关系国之四维之根本,因此土地是四维的第一维。”

    “所以当时圣皇对土地做了改革,取消原本的分配制度,吸取当时秦的制度,以授田制度,将田地赏赐给有功的士卒,同时提高了高内的粮价格,财富引发了当时国内民众的疯狂,虽然初期圣皇也面的了很大的压力,但是三年之后,齐国甲兵十万,粮食充足,勉强恢复了元气。”

    陈胜总结着说。

    “嗯,这齐之四维,第一维孤认可了,还请先生继续。”

    田彻点头确认。

    “齐之第二维曰郡县。”

    陈胜沉吟一下说了出来。

    田彻皱眉:“郡县?还请先生明言。”

    陈胜道:“郡县的好处相信太孙肯定清楚,战国之时,六国先后采用了郡县制度,楚为最先,秦最彻底,齐一直都是五都制度,并未与六国接轨。”

    “圣皇改革的第二步就是五都制度的改革。”

    “但是齐国处于亡国灭种的边缘,贵族在五国伐齐之中消耗的也不少,没有贵族的压力,民众也想国家富强,再碰上圣皇这样的有为君主,改革也轻易的取得了成功。”

    “原本大齐是五都城邑制度,但是改革之后就是五都结合郡县制度,既保持了齐国数百年的传统,也结合了天下大势。”

    “此齐之第二维。”

    田彻点头。

    郡县制却是比之分封制度好的多,齐之孟尝君,就是仗着薛地,两代孟尝君弄权,是造成齐国国势衰颓的根本原因。

    而现行的制度,虽然有列侯,但是都只是食邑,也就是由国家管理,收益由国家统一分发,既减少了权利交错带来的麻烦,也减少了各种势力林立的局面。

    这一点作为一国太孙,田彻自然是清楚。

    “第三维是什么?”

    田彻直接问出来。

    “第三维就是集权。”

    陈胜回答。

    “集权。”

    田彻品味着这两个字有些明白过来。

    “不错,正是集权,齐国之前的官员体系权利太过分散,而圣皇改革之后,三公、五官、六卿制度则是完美的改变了这个问题,中央的权力得到了加强。”

    “这也是因为郡县制带来的改变,若是没有郡县制配合,简单的改革制度,则会引发巨大的动乱。”

    “中央的三公、五官、六卿和地方的郡县制度就是集权的真谛。”

    “具体而言就是圣皇与三公、五官、六卿组成朝廷。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此三公调理阴阳。司理、大田、大将、大行、大谏, 此五官分管诸多事务。郎中、太仆、内府、卫尉、宗正、中尉等六卿为圣皇爪牙。地方以五都、州、郡、县,等五级制度分管逐步分权。”

    “听说这些年圣皇嫌五级别太高,已经有想法裁撤五都与州,以解决官员过多的问题。”

    “不过此事有利有弊。裁撤是为了防止地方尾大不掉,不过裁撤以后也有一个弊端就是群龙无首。”

    “总之还是要看圣皇的考量。”陈胜笑着说道。

    “先生的话,孤有些明白了。再看当年祖父的改革也明白了几分,当时国家困顿,民不聊生,祖父从土地开始改革,通过改变土地,增加军队士气,然后在通过军队改革郡县,有了郡县再通过郡县加强集权。”

    “只是先生,这四维是什么?孤感觉到这里,国家已经变强,祖父的权力也增加了,这已经是强国之兆,所以才有了后来齐国大兴之兆。”

    “国之四维已得其三,国家大兴,这四维还需要吗?”

    田彻皱眉他已经明白了陈胜的思维的含义,通过分析当年圣皇变法的顺序,对这三维的认识也清晰了很多。

    “当然需要,因为这四维才是一切的总纲。”

    陈胜含笑说道。

    “还请先生教我。”

    田彻听陈胜说完三维已经对四维之说有了些许认可。

    说到底,四维就是分析国家根基,陈胜说的三点就已经将圣皇变法的内容说的差不多了,这第四维不知又什么说法。

    “四维者,国之重器,曰思想。”

    陈胜缓缓说出他的第四维。

    “思想。”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