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二章 法家的孝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五十二章 法家的孝道 (第1/3页)

    “这几人之中到底谁是圣皇的后手?”

    各种想法都在汇聚。

    陈胜等学子的上空才气汇聚,气象万千。

    陈胜已经逐一的对三个方面进行了反驳。

    这三段的文章分析已经写完,但是看着这些话语总觉得少了什么。

    仔细一看,原来是这只是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析反驳,但是却没有自己的想法。

    总体看下来,这文章并没有自己的特色,看起来有些平庸。

    眉头一皱,这可不行。

    抬头看看四周的学子,上空才气汇聚,气象万千。

    思量一下,陈胜提笔继续写起来。

    正道,自然要将杂家的道发扬出来,怎么发扬出来,当然是非议诸子之道。

    之前三点只是说明了自己的立场。

    现在他要说明自己的想法。

    只是该选谁呢?

    陈胜目光在诸子之中游荡。

    忽然在法家上面停住了。

    对,就是法家。

    现在显学之中,是人间第一学派,每天攻击法家的人不计其数。

    十几天前,陈胜还差点因为儒家和法家的孝悌问题而被开除。

    现在想来在孝悌这一方面,法家确实是应该被诸子所骂。

    法家是霸道治学,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强国。

    怎么强国,自然是将宗室贵族、以及所有百姓身上的血肉刮干净。

    在这方面秦国法家的做法最值得非议。

    其次就是齐国法家,不过齐国毕竟是儒、家道家的发源地与基本盘,法家在齐地终究没有全面开花。

    它没有与秦国法家走上同一条道路。

    秦国法家在这一方的操作就很牛批。

    秦法的根本就是让大宗族变成小宗族,小宗族变成小家。

    小家之中有成年男子的就让他分家。

    最后秦地之中再也没有大家族,再也没有大宗族。

    一夫携五口而治百田。

    这就是秦国法家最喜欢的家族社会。

    而秦国的重税,一直让秦国的百姓维持在温饱线上,想要吃饱就只能努力耕田作战。

    种田和作战,才能让秦人吃饱和过上好日子。

    秦国人作战英勇的原因就是为了吃饱和过好日子种更多的田。

    普通百姓为了吃饱还需要努力拼命,那么年老失去生活能力的百姓怎么办?

    这就造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秦人老无所养。

    兄弟分家,造成了普通百姓家庭没有大宗族那样的抗风险能力,每一个壮年劳力,过的都是极其辛苦。

    天下乱战之时,就很少看到有六国百姓逃亡秦国。

    既然秦国的百姓活在温饱线上,那么供养失去生存能力的老人就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那么秦国法家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秦法在诸国法律之中是最为严苛的,同时它还有详细的条文来解释其中的各种问题。

    但是在法家社会之中,愚民是基本法则之一。

    法家向来认为百姓越弱,国家就越强。

    当今齐国之中能够出现很多的学院,是因为齐法家没有对齐国朝堂形成绝对的控制。

    愚民政策就是让百姓不要思考。

    这样就不会让百姓对繁重的劳役进行思考,最后形成法抗力量。

    秦国社会曾经出现一个现象。

    无论是反对秦法,还是吹捧秦法,都被惩罚了。

    表面原因是看起来很高大上,公平什么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愿意百姓思考。

    无论是贬低还是吹捧都是要动脑子的。

    愚民的后果就是造成了百姓不懂秦法的详细条文。

    虽然在秦法之中,也有规定,百姓有权利询问法律规则,甚至百姓所问的规则也要记下来,上报到更高级的地方。

    但是这有什么用,在百姓之中,依然是很多人不懂法。

    详细而严密的法律,只会造成秦国街道上全是受刑之人的后果。

    秦国的法家在这个基础之上,对孝道立法。

    但是百姓根本就没有能力奉养老人,秦法之中也有连坐与举报的制度。

    后果可想。

    而齐国国内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但是也只是相对来说。

    当年圣皇变化,虽然强齐,但是也埋下了隐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