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六十六章:尽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六十六章:尽起! (第3/3页)

等,但这些部队不完全计入蒙古八旗之中。

    一般在抢掠寇边这样能够发财壮大的事情,清军是不会征召太多的普通蒙古骑兵。

    这一次入关之所以征召了这么多的蒙古骑兵,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松锦的损失,致使清军本身的实力受损严重。

    崇祯十四年的松锦之战,明军虽败,但是却实实在在的杀伤了清军不少的有生力量。、

    现在的清军,比起历史上的清军要衰弱许多。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此前在林丹汗时期,蒙古能够出兵数万乃至十数万与清军作战,却在清军入关之后,很少见有大规模蒙古骑兵出现的情况。

    对于塞北的蒙古诸部,虽然清庭一直是宣扬满蒙一家,但是实际上一直都在暗中打压与压制,以防止蒙古坐大。

    蒙古八旗是蒙古八旗、外藩蒙古是外藩蒙古,这些事情,清庭一直都分的很清。

    但是,眼下战争的局势,已经由不得黄台吉再犹豫,再多想。

    战争事态的升级,已经远远超过了清庭自己的实力。

    为了应对越发混乱的局势,现在在关内的蒙古骑兵已经超过了五万骑。

    黄台吉这一次,再调外蕃蒙古青壮入边,无疑是会让外藩蒙古的势力和影响力再度的扩大。

    殿内群臣各异的神态全都尽收于黄台吉的眼底。

    黄台吉面无表情,只是沉默的看着纷扰的群臣。

    他如何不知道再度征调外藩蒙古的骑兵入关,会使得现有的平衡格局被打破。

    但是眼下战争的事态逐渐的升级,黄台吉已经顾不得什么制约漠南蒙古的想法了。

    现有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支撑整个战局的延续。

    黄台吉很清楚陈望的想法。

    靖南军的防守只是暂时的,而并非会一直下去。

    陈望所部兵强马壮,若非是缺乏骑兵,只怕是立即便会提兵北伐。

    他们的优势再于骑兵众多,来去如风,轻易便可控制大片区域。”

    而靖南军多为步兵,骑兵不多,战场之上就算战胜,也难以对他们却难以对其造成杀伤,一旦离开运河沿线或是城池要地,脆弱的补给线很容易便被切断。

    这也是为什么陈望现今还没有北上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制约靖南军行动的原因,则是粮草。

    靖南军在陈望的带领之下,连年征战,消耗巨大,纵使湖广、江西皆为产粮重地,终究远水难解近渴。

    一直以来靖南军四处征伐,大量的粮草被消耗。

    运河断绝,使得百万漕工失业,南直隶的混乱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最终还是陈望狠下心,派遣军兵入驻两岸,以强硬的手段,雷霆之势杀了上千人,又从河南、湖广调粮赈济,才勉强维持了局面。

    后来这些漕工,基本都被编为屯民,分遣到南直隶的各地,漕工失业一事方才消止。

    天灾、战争、人祸,使得南国亏空。

    哪怕是陈望在汉中、湖广经营多年,终究还是难以弥补上这一亏空。

    南国的富户倒是有不少的存量,但是这些存粮基本都李岩霍霍一空。

    要养四十多万的兵马,每天粮草的消耗,无疑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靖南军的粮草储备现在并不多,还要分去很多给予远在北国的辽镇。

    这也使得现在,靖南军暂时没有那么多的粮草来提供给北伐。

    当然,黄台吉自然是不知道靖南军如今的详细情况。

    但是从明廷户部衙门中文册之中,能够发现很多东西。

    虽然户部上的文册很多数据都不真实,但到底能够作为一定的参考,结合其他地方隐瞒的情况一推测,也能差不多推测出实际的情况。

    而且靖南军的粮草不足,难以支撑北伐的消息,也有清军探子的佐证。

    黄台吉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摇了摇头,散去了脑海之中杂乱的思绪。

    现在,他已经走到了这一步。

    他们攻陷了明廷的京师,打破了神州的国门。

    已经走到了与其不死不休的地步。

    很多的事情,都已经不在能够考量的范畴。

    他现在要考虑的,只剩下了一件事。

    赢!

    “成败之判,在此一举!”

    黄台吉握紧了椅背,眼眸之中寒光凌冽。

    “嗻——”

    皇极殿内众臣如黑云倾塌,齐刷刷跪伏在地。

    额叩砖石相撞的闷响连成一片,朝珠璎珞叮当相撞,在殿宇之间显得中格外清脆。

    高大的丹陛之下,霎时铺开一片臣服的脊背,露出了脑后密密麻麻的细辫。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