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七十七章:决战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七十七章:决战日 (第2/3页)

计划,在此前全都得到了陈望的允许。

    刚刚还递交了明日的统筹安排,以及一系列针对清军的部署和调动。

    这些命令,全都已经得到了陈望的签字批准,甚至都已经盖上了陈望的将印。

    代正霖甚至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命令。

    “撤军。”

    陈望没有理会代正霖的疑惑,也没有在意中军帐内一众军将的目光,而是带着严厉的语气,再度重复了一遍命令。

    陈望再次下达了命令,这一次代正霖听的分明。

    “是。”

    下一瞬间,代正霖没有丝毫的犹豫,他的双腿并拢,脊背挺直,微微昂首,啪的一下合上了手中的部署书,干净利落的敬了一个军礼。

    “命令。”

    陈望双手撑靠在沙盘的边缘,目光从沙盘之上密布的红蓝两色旌旗之间缓缓掠过,平静的开口。

    负责记录的参谋武官当即低头,拿起了毛笔,凝神静气,等待着陈望军令的下达。

    “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陈永福四师,依照参谋司原定撤离计划,于今日四更时分,撤离府河沿岸。”

    随着陈望的声音在中军帐中缓缓响起,负责记录的参谋武官当下落快速的书写了起来。

    “再令。”

    “周遇懋守备八蜡铺,高谦、曹变蛟两部北上接应。”

    陈望抬起了头,看向一旁站的笔直的代正霖,询问道。

    “河南镇第八师到什么地方了。”

    代正霖微微垂首,汇报道。

    “河南镇第八师战兵一万两千人,已由胡知礼所率,进驻泗水以东的桥河集。”

    河南镇的第八师,前身是开封城中的社兵。

    此后停留在徐州,又扩招了四千人,编为一师。

    担任主官的人,正是被陈望外派而去的胡知礼。

    胡知礼跟在陈望的身边学习了很久,早已经今非昔比,执掌一师的部队对于他来说并不难。

    桥河集在泗水的东面,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地方。

    如果不守桥河集,清军便可以一路南下,长驱直入,从他们的东面渡河而来,威胁到大军的侧翼。

    所以陈望在权衡利弊之下,选择了让胡知礼守桥河集。

    作为河南镇第八师的原开封社兵,比起河南镇其他的部队,成军可以说是最早的,甚至是还早于河南镇的新军。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开封城中的良家子,识字率甚至直追汉中镇的直属营兵。

    在陈望南征北伐的路途之中,这支原先只是为了守卫开封存在的社兵,早已经是成为了一支精锐之师。

    他们全员列装海誓铳,是所有营镇之中,最为贴近汉中镇的一支部队。

    虽然远离开封,远离他们的家乡,但是他们的士气仍然高昂。

    北伐的军令传下,各镇兵马纷纷请战。

    这些开封的社兵们,甚至上陈了一封万言书请战,所有人在一面大旗之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以此表明决死之心。

    陈望的目光在桥河集上没有停留太久。

    胡知礼现在的能力,他极为信任,桥河集交给他来守卫,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更不用提,现在的桥河集,早就在数万民夫的两月的营建之下,成为了一座巨大的军事堡垒。

    让陈望在意的,还是正面的战场。

    在下达了撤退和接应的命令之后,陈望仍然有些踌躇。

    陈望抬起头,越过了身前巨大的沙盘,向着沙盘之后的一众靖南军将校看去。

    “陈功。”

    “末将在。”

    陈功迈步上前,挺直了脊背,向着陈望郑重的行了一个军礼。

    济宁之战事关重大,哪怕是陈望毫不怀疑此战的胜利,但是他还是将陈功从南京调到了前线。

    如今在他的军中,只是曹变蛟一员猛将来统领骑兵。

    这还远远不够,所以陈望才将陈功从南方调来。

    接替陈功统领平南镇,镇守南京的,是一直以来被陈望留在汉中镇下管理军务的唐世平。

    作为最早效忠的唐世平,因为处理政事军务的能力,一直以来被陈望倚做重要的内政人员,留守在汉中府内。

    而后各地的军器局相继设立,这些军器局,基本都是归属在唐世平的统管之下。

    在军事上,唐世平的能力并不出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