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尘降工程! (第1/3页)
看着那犹如木星一般,整个星球都是巨大风暴的火星,站在二楼观察廊的徐川深吸了口气,在指挥通讯频道中开口道。
“尘降工程,开始!”
当指令下的那一刻,耳麦中便迅速传递回了‘收到’的回复。
与此同时,那通过3D全息投影模拟出来的火星迅速扩大,大到就如同在近地轨道上看地球一样,火星的全貌展示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当然,此时此刻的模拟火星已然被陨石和小行星撞击掀起的尘埃云完全笼罩住了,几乎看不到任何的地面标志。
天空也不再是原先的红色或蓝色,而是被厚厚的、灰黑与赤红交织的尘埃云严密地封锁,不透一丝天光,只有尘埃本身反射着地底岩浆或远方仍在燃烧的大地带来的暗红。
不仅如此,那撞击形成的烟尘混合着被汽化的海水和天空染成灰红色的同时,那远超出地上任何一场飓风的‘火星风暴’携带着漫天尘埃在天空中不断的席卷着。
热辐射、海啸、火山喷发、地震余波、狂风酸雨.人类曾在各种末日电影中所拍摄过的任何一种毁灭性灾难几乎都能在此时此刻的火星上找到。
毫无疑问,在经历了数千颗陨石的撞击后,如今的火星已然是地狱般的存在,不适合任何一种已知的生命生存。
而人类移民所需要的稳定与生态环境更是无从谈起。
如果说等待它自然平复稳定下来,那么需要的时间是数年乃至数十年。
就如同在地球上六千五百万年前所经历过的那场恐龙大灭绝一样,小行星撞击引发全球大火,烟灰形成屏障,导致地球陷入长达整整四年的黑暗。
超过五年的时间地表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灰尘遮挡太阳光的时间更是长达15年,导致了地球变冷、食物链崩溃,恐龙灭绝。
如今的火星在数千颗小行星和陨石的撞击下,其环境和六千五百万年前的地球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但相对地球来说,火星的重力更低,仅有前者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也意味着那些伴随着撞击而产生的大量灰烬会更长久的漂浮在天空中。
如果说六千五百万年前那场灭绝恐龙的撞击产生的全球性尘埃需要5-10年的时间才能沉降到足够正常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话。
那么火星的全球性尘埃至少需要二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做到这一步。
很显然,这并不符合徐川与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组委会的目标。
或许十几年的时间对于一颗星啊球的演化史来说短暂的如同一秒钟一样,但人类文明而言,十几年的时间足够人类整体更新换代一次了。
而需要等待十几年的时间才能持续下一阶段的改造工程,很难确保这中间是否会发生什么变故。
尘降工程,便是基于此所提出来的快速恢复火星大气的方法和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