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八章 高启愚真的太想进步了! (第2/3页)
图和大明堪舆图,愣愣的出神。
费利佩能把管理国家的支柱国务委员会解散三次,西班牙还不散架,这是他个人的威望足够的高,可以如此胡闹,可以这么折腾。
费利佩已经足够心怀天下,也足够有毅力了,但这眼看着越来越昏聩的样子,多少让人唏嘘不已。
朱翊钧还年轻,但他变成了大明的威权人物,年纪越大,他的威权就越重,张居正活着还能阻拦,张居正走了呢?
大明皇帝的权力可比费利佩要强的多,一旦昏聩,折腾起来,闹出的动静,比费利佩要大的多的多。
冯保深吸了口气明确的说道:“费利佩眼里没有百姓,更没有平民,陛下把百姓放在心里,而不是嘴上,这是陛下和费利佩最大的区别,也是臣坚信陛下没有克终之难的原因。”
“费利佩会为了万民亲自种地吗?他不会;费利佩会廊庙陈民念,丹墀问政典吗?他不会;费利佩会为了万民不惜身,不惜名吗?他不会。”
“费利佩从来没有杀过一个倚强凌弱的贵族,他甚至还不如安东尼奥,安东尼奥能为了葡萄牙的平民,忍下刺杀的恶气,马尔库斯死在了安东尼奥面前,他还是选择了隐忍。”
“费利佩之所以变得昏聩,是因为他心里从来没有万民,从来没有。”
冯保说着话看向了叶向高的位置,叶向高但凡是敢写一个字,冯保就把他写的起居注撕了,他这话里话外的意思,连着道爷一道骂了。
其实海瑞的治安疏之所以闻名天下,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勇敢,还是因为海瑞的治安疏把道爷心里没有万民、没有江山社稷,才会如此怠惰焚修这个根本原因,给点了出来。
冯保又不是骨鲠正臣,他也不要什么好名声,他就是提醒陛下,没必要觉得自己晚年,会是费利佩的模样。
费利佩也配和陛下相提并论?
如果是陛下,孩子不明不白死去,陛下一定会把通和宫搬到北大营去,然后搞军管配给,斗,斗的你死我活!
连皇帝都朝不保夕,这些该死的虫豸,折腾百姓该多么心狠手辣?
冯保欲言又止,最后没讲出来心里话,陛下多抠…节俭啊!
一场漫长、消耗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却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的远征,陛下会干这个赔本买卖?
连百事大吉盒都要三个并到一起发,要不是顾庄妃临产在五月份,陛下敢把四个大吉盒并到一起去!
而且冯保很清楚,陛下的节俭,可不是张居正在皇帝小的时候管得严导致的,张居正从万历六年开始鼓励皇帝多花钱,皇帝也没铺张浪费过。
节俭,是陛下八大美德之一。
“冯保!你是不是在腹诽朕抠门?!朕省那点银子,还不是想着多修几里驰道,多建几个学堂?”朱翊钧看着冯保的样子,立刻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了!
冯保立刻说道:“陛下,这不是正好和臣说的陛下心里装着万民,对应上了?”
“干活干活,还有这么多奏疏呢,笔墨伺候。”朱翊钧摆了摆手,没跟冯保一般见识,奏疏不处理,也没人帮他处理,他也不允许别人帮他处理。
朱翊钧也想明白了,没有自己跟自己较劲儿,老了的事儿老了再说,至少现在,他不会这样。
“石星言居然没有欺君,中盛粮薯真的丰收了。”朱翊钧拿着奏疏,这是宝歧司徐贞明、徐光启的联名奏疏,中盛良薯在南苑已经开始收获。
在只靠天浇灌,甚至没有太多施肥的情况下,每亩地干重四百二十余斤,如果施肥浇灌,能达到惊人的八百斤!干重是五折一,湿重水分太大。
两分种,三分管,五分肥,显然中盛良薯育种大成功,这代表着,天变的危害会进一步降低,只要陕甘绥晋这些干旱的地区,人口没有剧烈爆炸式增长,大明顺利挺过天变的可能性,又增加了三成。
“陛下这话说的,谁敢当着陛下的面儿欺君。”冯保满是笑容的说道,陛下总是在小瞧九族的羁绊!
陛下杀性这么重,石星言怎么可能当面欺辱君王?中盛良薯是陛下亲自盯着,陛下每过一旬就会亲自去看看,农事上,没人敢糊弄陛下。
“叫上先生,再把王国光王司徒叫上,王司徒自从去年知道天变之事后,一直忧心忡忡,再把戚帅叫上,叫上都叫上。”朱翊钧站了起来,让冯保喊人,去收获现场看看。
中盛番薯是土豆,在农业技术尚不发达,经常饿死人的年代,相比其他作物,毫无疑问,土豆可以更加容易收获让所有人都能吃饱的分量。
土豆的营养十分丰富,只要再加上乳制品,土豆几乎可以满足人所有的营养需求。
恰好,陕甘绥山西这些地方,有大量的牲畜,不缺乏乳制品的生产。
当然,土豆有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病毒退化,表现就是次代减产,越种收获越低,朱翊钧第一次种地就是种的番薯,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大明在各地营造火室进行育种。
对于番薯退化的问题,朱翊钧不谦虚,这里面他有功劳,而且他有极大的功劳!火室可是他不务正业的重要产物,杀青也是他发现的办法。
王国光坐在转椅上,他的身边站着大将军戚继光、元辅张居正,缇骑在陛下身边警戒,陛下在一筐一筐的抬着土豆,放在秤上称重,每收获一个地块,陛下都会让冯保记下产量。
陛下走来走去,皇长子朱常治也跟着跑来跑去,问这问那,收获的喜悦充斥着田间地头。
“以前我还以为陛下种地,是元辅教的手段,但你看陛下的笑容,是真心喜欢。”王国光看着皇帝是十分欣慰的,王国光以为种地,是张居正教的笼络人心的手段,但陛下那阳光灿烂的笑容,显然不是为了笼络人心。
陛下眼里,农事就是国事。
作为士大夫,王国光通读史书,作为大司徒,他位高权重。
他其实很清楚的知道一件事,中国这片土地,从来不畏惧天灾,但最怕的就是人祸。
而律法、纲纪、道德,往往是从上位者开始败坏的,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商鞅这句近两千年的话,时常照进现实。
而陛下以自己的意志,守住了这种败坏,君王修德,是十分重要的,但君王只修德,就会变成提线木偶,任由礼法的摆布。
毫无疑问,陛下修德,但陛下绝不是提线木偶。
“王司徒,我又不会种地,怎么教陛下种地?陛下开始也不会种,也是一点点学来的。”张居正也是颇为感慨的说道:“当初,我还以为陛下小孩子心性,胡闹几日就忘记了。”
张居正当初答应皇帝亲事农桑、习武,完全是当小孩子胡闹,这都是吃苦的事儿,但陛下都坚持了下来,而且做得很好。
“缺水缺肥的地块,还是不太行,还是得兴修水利,也要加大水肥和精绝盐的生产。”朱翊钧满头是汗,一边走一边对着冯保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