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转移文化资产 (第3/3页)
当然,这次之所以伸出援助之手,我们确实也有一些小心思,那就是复印一些我们东非需要的书籍,通过抄写,拍摄等方式备份。至于原本,我们绝对不会动心思,也没有必要。”
如果东非真的什么都不图,那张元济反而要担心,现在罗文这么一说,让他的戒心也少了一些。
正如罗文所说,张元济和许多东非人打过交道,包括罗文等东非在申城领事馆的人,至少这么多年接触下来,东非这个国家在远东帝国的信誉还是没有问题的。
于是,在罗文的劝说下,张元济最终同意了双方的合作,将部分商务印书馆还有东方图书馆的典藏,暂时寄放到东非驻申城领事馆。
之所以是部分,这自然表明张元济对东非依然抱有戒心,所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商务印书馆决定把其他古籍,还有重要资产,向各国租界转移。
东非领事馆也开始针对这批古籍,进行拍摄,复制和妥善储存。
其中绝大部分典籍来自于东方图书馆,东方图书馆是目前远东帝国最大的私人图书馆,馆长正是张元济本人,这家图书馆的藏书超过四十多万册,还有不少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孤本。
当然,这家图书馆还有众多的西方文献,使得东方图书馆成为远东帝国介绍西洋文化,科技的重要场所。对于这些东非就完全不重视了,毕竟按照远东帝国的标准,东非就属于西洋国家。
1931年1月28日,深夜。
日本海军第一外遣舰队向吴淞炮台开炮轰击,同时日本海军陆战队向闸北十九路军驻地进攻,闸北布防的十九路军七十八师所属部队进行抵抗,史称“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第一次淞沪会战正式打响。
首日申城内的宪兵部队顽强顶住了日军的攻势,紧随其后,第十九军迅速投入战场,和日军发生激烈交火。
1月29日上午,日军首次轰炸,日军海军陆战队和航空队对闸北进行无差别轰炸,上午十点,日军飞机专门瞄准商务印书馆总厂投下燃烧弹,印刷厂、编译所、仓库等均被炸起火。后来,张元济在日记中记载到“飞机掷弹,焚我商务印书馆总厂,火焰冲天,纸灰飞扬,十里可见。”
紧邻总厂的东方图书馆因建筑坚固,虽受震但未完全焚毁,但是从29日到31日,由于图书馆藏书多为纸质,火势迅速蔓延。尽管部分员工和市民试图抢救,但因战火封锁,救火队无法进入,只能眼睁睁看着藏书被焚。
据幸存者回忆,日军在周边设置警戒线,阻止消防队进入灭火,2月1日,日本浪人闯入图书馆,泼洒汽油并点火,确保彻底焚毁。
东方图书馆的毁灭被称为“远东帝国近代最严重的文化灾难之一”,损失远超普通战火破坏。
东非领事馆也用照相机记录下了这场“文化大屠杀”,后东非领事克鲁斯回忆说:“东方图书馆和商务印书局的大火,散发的浓烟和灰烬,甚至飘到了租界区,数百万颇具价值的文献资料,被有目的性的毁灭,这是一场性质十分恶劣的文化灭绝事件。”
对于这一点,日本也无法否认,因为日本海军司令盐泽幸一曾公开宣称:“炸毁闸北的商务印书馆,足以让华国人三十年不敢反抗。”
……
第一次淞沪会战,犹如前世一样,后续结果足以让人“血压飙升”,金陵政府希望依靠国际干涉来停止战争,拖延对第十九军的援助,主张作有限度的抵抗,后续才不得不在国内各界人士压力下,支援战场。
3月,双方宣布停战,后续签署的停战协定中,限制了远东帝国在申城周围地区驻军的权利,却给予了日本驻军权,同时远东帝国军事调查、监督之权亦转交至日本及英、美、法各国。
坚持抵抗的第十九军,也在战后遭到金陵政府清算。
对于远东帝国申城的战争结局,恩斯特早有预料,金陵政府的表现,完全符合他的判断,这也是东非近些年来,一直和金陵政府没有深度合作的主要原因,毕竟“竖子不足与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