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七章 体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七章 体会 (第2/3页)

设翻车、风车提水。”

    邵球一听,低声问道:“殿下,徐州那边还在治河呢。”

    “最迟过完今年,差不多就整顿完毕了,届时想想办法,多发些人丁,北上整治滹沱河。”邵瑾说道:“郡内邸阁存粮如何?”

    “尚有三十一万斛。”邵球回道:“雁门郡大概有二十六七万斛,太原则不下百万。”

    “够了。”邵瑾说道:“北疆安定,烽烟暂熄,诸仓所存军粮可拿出来治河,以后花几年工夫慢慢补上就是了。”

    太子都这么说了,邵球再无二话。

    对新兴、雁门二郡百姓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滹沱河整治一番后,别管将来如何,短时间内农业条件会大大改善,相当于朝廷给他们发赏赐了。

    如果当年一度提及的代北水运院可以重启的话,那么商业环境也会有所改善,二郡七县十一万余百姓的生活会上到一个崭新的层面。

    当然,对邵球个人的发展来说也是桩大好事,他甚至都想提前做准备了。

    ******

    四月初十,雁门郡广武县境内出现了长长的队伍。

    毫无疑问,这里比新兴郡更靠北,更冷一些。

    牧草刚刚返青没多久,旷野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泥土腥气、腐烂根茎与新生青草的特殊气息。

    洛阳二月初就春耕了,晚一些的也在二月下旬,但雁门不同。

    时已四月,农人们才刚刚挥动沉重的铁锸,将板结的泥土翻开。

    锋刃过处,黑褐色的土块带着春暖花开后的湿润,被撬起、翻转、敲碎,露出底下更为深沉的沃壤。

    健牛拖着直辕犁,在农人低沉的吆喝声中奋力前行。

    铁犁破开大地,留下道道深沟。

    有人跟在犁后,把乌亮的粟种,仔细点入那湿润温暖的犁沟深处。

    村外洼地,一架简陋的翻车正吱呀作响。

    粗壮的木轮被水流推动,轮周斜绑的竹筒次第没入水中,盛满,又在高处翻转,将浑浊的河水倾入木槽。水流沿着田边疏浚过的沟渠,淙淙流进刚播下种子的田亩。

    几个赤膊的汉子守在渠口,黝黑的脊背在阳光下闪着油光,小心地用木锨疏导水流,让这来之不易的生命源泉均匀浸润干渴的土地。

    不远处的河滩上,几个村妇蹲在青石边捶打衣物,木杵击打湿布的闷响,混合着水声、风声、牛铃声,以及远处模糊的犬吠,构成这河岸四月最真切的声音。

    “其实往年春耕多在三月下旬,今年开春后太冷了,雨水几乎没有,故推迟了十余日,等到下了一场雨后才开始。”乡村土路上,太守袁恒(袁能之子)跟在邵瑾身后,小心翼翼地说道。

    邵瑾随意应了一声,然后指着远方春耕的场景,道:“我闻雁门府兵都要亲自下地耕种,可属实?”

    “是真的。”袁恒点头道:“雁门郡有大堡、恒山二龙骧府。土地虽足,却不如太原富庶。本乡府兵也较为淳朴,亲身下地忙农事的不少。殿下请看,那人身高体壮,一身腱子肉,身上还有伤疤,定然是府兵无疑。殿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