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我会记住,这个夜晚(1.54W字更新!) (第2/3页)
有四十多部,加起来,利润一样可观,关键是,品牌建立,观众留住了。”
王霄:“你的意思是,我做网大,也不是不能做,而是不能跟以往那样的做法?”
陆严河点头:“网大在观众心中已经留下了粗制滥造的印象,这是毁根基的事情,《身陷丑闻》是靠着马致远这个曾经的顶流以及跟自身相契合的题材,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让大家想要凑热闹。如果你能给北极光电影的网大,做一个品牌,一个栏目,或者说一个系列,举个例子,比如《十七层》这样的闯关类惊悚题材,去吸引钟爱某一类题材的观众,未必不能做出来。现在视频平台的网大,不就基本上聚焦于惊悚恐怖这一类吗?因为大浪淘沙,发现这一类在下沉市场有着固定的观众底盘,总有赚头。但问题也还是在于没有人想要去把这些电影做得更好一点,上限有限,没有卷起来,所以,对于观众的印象,始终停留在粗制滥造的阶段。”
王霄点头。
“我懂你的意思了,我去琢磨一下。”
陆严河又说:“另外,你现在虽然手头资源有限,资金不够你开很多电影,但就像郑希莫导演的新片这样,如果北极光电影真的能够在小成本文艺片这一块打开局面,那李治百也可以是一个开始,我相信很多的偶像演员,都希望能够踏入电影圈,其他电影公司的门槛那么高,北极光电影完全可以牵线搭桥组班子,要说拍摄资金,很多偶像演员背后都是有资本支持的,总而言之,手头资源有限,但你可以调动的、置换的资源,在北极光这个平台,我认为是庞大的。”
王霄明白,点了点头。
“再者,既然跳起来剧场在剧集这一块能成功,为什么不能在电影这一块成功呢?”陆严河笑了笑。
-
“我现在确实也在订阅《跳起来》这本杂志,但是,你们这本杂志上的,也太抢手了。”
《楼上》的导演黄泵在见到陆严河之后,跟陆严河吐槽。
“我看中了好几篇,想要买下电影改编权,结果都被人捷足先登了。”
陆严河说:“导演,抱歉,确实,《跳起来》的现在是挺抢手的,很多公司、制片人、导演和编剧都在盯着,尤其是很多的作者,他们的新作基本上都是还没有发表就被送到了关注他们的人手里,提前拿下了改编权,黄导,如果你有特别喜欢和关注的作者,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也会在他们有了新作之后,第一时间寄给你的,不用等到杂志发表那一天,你才能看到。”
黄泵:“我说呢,为什么我看中的每一篇都那么快被抢走了,原来还有这一套。”
他说:“那我不跟你客气了,真有几个作者,我觉得他们写的故事对我胃口。”
黄泵这样一个看上去过于“仙风道骨”的导演,也不跟陆严河客气,马上就把几个人的名字告诉了陆严河。
陆严河当即发给了陈思琦。
黄泵:“你把我最喜欢的演员刘特立老师抢去拍了《小鬼当家》,搞得刘特立老师都没有时间来演我的戏了,你是不是要赔我一个演员?”
“哈?”陆严河一愣。
“我有个角色,请你来客串一下,怎么样?”他对陆严河挤眉弄眼。
这个每天穿得像个道士的导演,完全没有名导的风范,反而像个招摇撞骗的算命先生。
陆严河不禁笑了。
“黄导,什么客串角色?”
黄泵说:“嘿嘿,一个扫地僧。”
“啊?”陆严河一愣。
黄泵:“怎么样怎么样?客串一下,三天就够了。”
陆严河哭笑不得。
“我总得先看看剧本啊。”他说,“扫地僧是个什么角色,我也不知道。”
黄泵:“一个隐士高人。”
“武侠题材啊?”
“对,民国武侠。”黄泵点头,“因为主角用的全是新人,没办法,只能请你们来站站台,免得上映的时候,影院都不给排片。”
陆严河其实挺喜欢黄泵这个导演的。
他拍的《楼上》,让刘特立拿下影帝,演戏多年,终于跻身市场一线。
这个导演的风格,就是市井气味特别浓,又特别地道。
只是现如今陆严河真不敢乱客串。
他对黄泵说:“导演,你把剧本先给我看看吧,角色合适,我就去客串,就怕那角色我演不了,我还年轻呢,不是什么角色都能演。”
黄泵:“你这么说,其他演员怎么活?”
“你还是先让我活下去吧。”陆严河无奈地说,“你这么捧杀我,我怎么混?”
黄泵拍拍自己的嘴。
“算我嘴巴秃了皮了。”他说,“那回头我把剧本发给你。”
“行。”陆严河点头。
黄泵这才忽然想起来什么似的,说:“对了,我听说你跟陈品河不和?”
“啊?怎么了?”陆严河问。
黄泵说:“我这部电影,有个角色也想找他客串来着,不过也不知道他答不答应,你介意吗?”
陆严河沉吟片刻,说:“他是个麻烦人,我不想跟他牵扯到一起。”
黄泵:“那行,我懂了,你先看剧本吧,你给我个信儿,你要愿意来我就不找他了。”
-
跟老朋友寒暄,跟新朋友认识,等陆严河落座,都已经是二十分钟以后的事情了。
让陆严河意外的是,他的座位跟陈品河的座位,竟然就隔着温生明一个人。
挨得也忒近了。
陆严河的团队从来不跟活动举办方确认座位、排序这方面的事情。
不事儿。
以前陆严河觉得这是他的一个美德。
他现在忽然觉得,有的时候,提前确认一下座位也不是坏事。
可别哪一天把他跟陈品河安排在一起了。
陆严河坐下的时候,陈品河已经坐下了。
温生明却还没有过来,两个人中间的位置空着。
所以,陆严河一坐下就转头看向左边,和坐在他左边的刘毕戈热情洋溢地聊起了天来。
刘毕戈惊讶于陆严河突如其来的热情——都老朋友了,突然这么热情,心里只会有点发慌。
但是,刘毕戈的眼角余光瞥见陆严河脑袋后面的陈品河,也就反应过来了。
刘毕戈冲陆严河挑了挑眉毛。
陆严河说:“其实,苗月今天应该过来的。”
刘毕戈说:“苗月她妈妈今天做手术,她得陪着。”
陆严河一听,马上一愣,问:“做什么手术?”
“长了个小瘤子,良性的,别担心。”刘毕戈说。
陆严河松了口气。
刘毕戈说:“其实我最近也在琢磨一个故事。”
“什么故事?”陆严河问。
“你的故事。”刘毕戈说。
“啊?”陆严河掀起眉角。
“我总觉得你的故事挺适合拍成电影,太传奇了。”
“算了吧。”陆严河摇头,“我的故事有什么适合拍成电影的,一路顺风顺水,也没遇到什么挫折,就是个大爽文。”
“呵!”刘毕戈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真是活久见了,我还是头一次听说有人说自己的人生是个大爽文。”
“不然呢?”陆严河说,“哪个演员像我一样,刚开始演戏,就碰到了一个首部作品就拿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的导演,《暮春》是我第一部主演的电影,就获得这么大的荣誉,你说我是不是顺风顺水?”
刘毕戈:“……我本来想骂你臭不要脸的,但是如果我这么骂了,我感觉我把我自己也给带上了。”
陆严河点头,“你说的没错。”
刘毕戈:“但是你真的觉得你顺风顺水吗?所有人都把你看作励志传奇。”
“我只是起点不高而已,但是我基本上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这还不叫顺风顺水,那我觉得我太贪心了。”陆严河说,“非得一出生就给你喂金钥匙才叫顺风顺水吗?”
刘毕戈:“你看看,你这话说得就很像电影台词。”
“我不介意你把这些台词写进你的剧本里。”陆严河说,“但是不要以我的故事改编成电影。”
“行吧。”刘毕戈叹了口气,“拍完了《定风一号》,后面我突然一下还真的没有什么好想法了。”
“先休息一下呗,休息好了,自然就有想法了。”陆严河说,“你这几年一直连轴转,几个项目之间都没有歇口气,肯定会遇到创作困境啊。”
“那你怎么没有遇到呢?”刘毕戈狐疑地问。
陆严河笑,“因为我是天才,每天都有很多的故事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根本不需要我费劲儿去找。”
刘毕戈点了点头,说:“也是。”
竟然就这么认同了。
陆严河:“你这个时候突然煞有其事地说一句也是,显得我真的是一个很自大的人。”
“我要是在这个时候说一句你臭不要脸,那我就真的挺不要脸了。”刘毕戈也笑,“我现在忽然觉得,你跟思琦做《跳起来》这个杂志也挺牛的了,是未雨绸缪吗?作为现在国内最畅销的杂志,这么多人都在这本杂志里找故事,我都每期在订阅。”
陆严河:“无心插柳柳成荫而已,那个时候我们才高中毕业,我自己都还没有开始做演员呢,哪里有那么长远的想法。”
“只能说,你做演员这事,老天都在帮你。”刘毕戈说,“令人嫉妒啊,苗月说,现在每个月都有公司拿着《跳起来》上发表的,找她改编剧本,将近三分之一的项目,都是从《跳起来》上找的故事。”
“那没办法啊,现在《跳起来》几乎是唯一一个可以稳定产出短篇和中篇的平台,要么就是传统文学杂志,可是传统文学杂志上的又不够商业化,这就是一个故事市场的中空地带。网络虽然火,但全都是大长篇,跟不上现在各个平台要布局精品短剧的需求,更跟不上电影公司对电影故事的需求。”陆严河说,“我们也没有想到,《跳起来》会做到这一步。”
刘毕戈:“最关键的是,它还网罗了国内最会写故事的一帮作者。”
“因为没有别的平台。”陆严河说,“以前纸媒兴盛的时候,多少短篇冒出来,现在的数量,不过是十中一二。”
两个人一边闲聊着,一边看着颁奖典礼。
随着一个个奖颁出去,时间倒也过得很快。
最佳导演奖的颁奖在最佳男主角这个奖项的前面。
临近颁奖的时候,刘毕戈忽然就不说话了。
他紧张了。
刘毕戈拍了这么多部电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过飞鸿奖的认可。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一个墙外开花墙内香的导演。
国内奖项给予他的认可,远远不如国际上的奖项给予的多。
这一方面跟他资历尚浅有关,另一方面,也跟他每一次运气不好有关。
这几年,有一说一,国内的电影爆发得有点厉害。无论是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又或者是《定风一号》这种两边都取得好成绩的电影,非常多。刘毕戈拿不到奖,还真不是他被看轻了,是竞争环境太卷。
这一次,刘毕戈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生息》导演俞琴、《泥泞》导演华韵和《霓虹》导演邹云志。
这三部电影,前者跟《定风一号》一起入围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后两者是荷西电影节的获奖作品。
五个提名者,四个国际四大电影节出身,最后一个是今年票房大爆、观众口碑也很好的主旋律电影《红日》的导演沈易。
同样,也是谁拿奖都说得过去的提名格局。
有一说一,放在五年前,这样的格局都出现不了。什么时候中国电影一年就可以有这么多在国际电影节冒头的电影啊,一年能有一两部都不错了。
总体来说,陆严河觉得刘毕戈的希望最大。
一方面是刘毕戈已经提名过好几次,资历已经积累在这里了,另一方面,《定风一号》是所有提名电影中,综合艺术成就和票房口碑成绩最好的作品。
陆严河同样屏息凝神,听着颁奖人念出获奖人的名字。
“《定风一号》,刘毕戈!”
陆严河第一个惊喜地握紧了拳头。
他转头看向刘毕戈,刘毕戈整个人都身体轻松了,长长地吁了口气。
“拿奖了!”陆严河笑着捏了捏刘毕戈的手臂,“赶紧上台领奖吧。”
刘毕戈一把抓住陆严河,搂着他抱了一下,起身,又和温生明抱了抱,往台上走去,整个过程,他都握紧了自己的右手拳头。
-
“这个奖肯定是刘毕戈的,毋庸置疑。”在台下,另一边,也有人在安慰俞琴,“今年《定风一号》代表中国电影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形势大好,国内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拖后腿的。”
俞琴撇了撇嘴。
“算了,我们哪能跟主旋律比呢。”
“没事,导演,懂的都懂,去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奖的是你,不是他。”
俞琴说:“接下来的最佳电影估计也是《定风一号》的了。”
“应该是。”
“真没意思,拉我们一群人来陪他们唱戏,我就不应该来的。”
“导演,慎言啊。”
“慎什么慎,我又不靠他们吃饭。”俞琴脾气一向古怪,她这么说,也没有人敢说什么。
俞琴忽然想到什么,转头看向卫雪。
“没事,你仍然有希望拿奖。”
这位被她从剧场找到的女演员,第一次主演电影,就是《生息》。
卫雪笑着摆摆手,说:“能提名就已经很好了。”
俞琴说:“你陪我一起花这么长时间拍了这部电影,值得一个最佳女主角。”
卫雪:“导演,你能够在我失业的时候给我提供一份工作,我已经很知足了。”
“你还没有跟经纪公司签约吗?”
“还没有。”卫雪摇头,“没有人来找我。”
俞琴看着卫雪今天身上穿着的裙子,也是,甚至都不是礼服。
《生息》这部电影,并没有为卫雪带来多少知名度。
国内票房不过470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也没有赋予这部电影更好的票房成绩。
俞琴说:“等会儿我带你去认识一下陆严河,他的经纪人陈梓妍开了一家经纪公司,如果你能够签到他们的公司,对你也好。”
卫雪露出了几分惊讶之色。
俞琴看到她露出这样的表情,问:“怎么了?你以为我跟陆严河关系不好?”
卫雪想说“不是吗?”,毕竟刚才她对《定风一号》的刘毕戈拿奖这件事,很不服气的样子。
“我只是看不惯这些评奖的风气。”俞琴说,“陆严河人还不错,我跟他打过很多次交道,认识这么些年,他还算是一个比较正派的人,虽然他不纯粹。”
“不纯粹?”卫雪一愣。
“他本来可以做一个很伟大的演员的,但是他演了太多不值得演的戏,浪费了他的表演。”俞琴神色淡然,“这些你不用管,都跟你没有关系。”
卫雪没有说话,主要是对于这些话,她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
最佳导演奖之后,就是最佳女主角。
卫雪虽然自己说着“提名就知足”,但到底是紧张的。
她说的知足不是假话,她形象不够好,演技也没有好到出类拔萃的地步,不然,不会一直待在剧院里演戏,直到他们的剧团倒闭。
本来以为是人生中的一道坎,却在这个关键时候碰到了俞琴,被这位大导演挑去演了《生息》,突然就闯入了国际舞台。
如今,又提名了飞鸿奖。
简直跟做梦一样。
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