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四章 台湾往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零四章 台湾往事 (第2/3页)

。早在1868年,丁日昌在江苏巡抚任内拟订的《海洋水师章程》即建议以台湾为南洋海防的中心;在1874年的《海防条议》中,他进一步建议在台湾驻泊铁甲舰,“以固东南枢纽”;次年,他上书总理衙门,指出“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注:《百兰山馆政书》卷十《上总署论购铁甲船事宜书》。)他把台湾视为海防的根本。丁日昌在就任福建巡抚的两年多(1875年12月—1878年4月)里,提出了“御外为要”的经营台湾的总方针,进一步加强海防,全面开发台湾。他于1876年11月赴台巡查,至1877年5月回闽,历时半年余,遍巡全岛,所至督饬官兵、整顿吏治、抚番招垦、振兴实业,对防务尤为关注。1877年初,丁日昌在奏折中说:“台湾虽属海外一隅,而地居险要,物产丰饶,敌之所必争,亦我之所必不可弃”,列强“眈眈虎视,……台弱则彼视为奇货可居,各蓄吞噬之念。轮船开、矿务兴,则兵事自强,而彼族之狡谋亦自息。”他建议在台湾“速将轮路、电线、练兵、购器、开矿各事分投速办”,以为“未雨绸缪之计”。丁日昌对如何经营台湾提出了系统、详尽的计划,并着手予以实施,可惜不久便因病去职。此后,台湾的近代化建设一度被冷落下来,没能得到应有的推进。直到中法战争时,在法国舰队的袭击下,对台湾的保卫与经营才又紧迫地提上了日程。

    刘铭传于1884年5月中法战争初期抵达台北,受清廷之命督办台湾防务。抗法斗争的实践使刘铭传深刻认识到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建设台湾的必要和可能。他怀着“以一岛基国之富强”,“以一隅之设,为全国树立典范”的雄心壮志,纳刘飞扬之策,多方擘划,实力经营,为台湾的近代化“树立了规模,奠定了基础”。

    以为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各国无不垂涎,一有衅端,辄欲攘为根据。”有鉴于此,他认为筹设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