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台湾往事 (第3/3页)
防“为台湾最重最急之需”。1886年开始仿西法在澎湖、基隆等地兴修10座新式炮台,并添购阿姆斯顿钢炮31尊,配备各种型号的水雷、沉雷,使防卫能力大为增加。台湾建省后,刘铭传还进行新的行政区划改革,增设府县,使全台共三府一州十一县五厅,从而奠定了今日台湾地区行政区划的基础。
为了加速对台湾的开发,刘铭传提出“宜使台地之财,足供台地之用,不须取给内地,而后可处常处变均可自全。”为了实现这个方针,刘铭传在加强防务和积极练军的同时,对抚蕃和清赋做了踏实的工作。他制订了以抚为主、攻心为上的抚番政策,1886年设全台抚垦总局,在各地设立抚垦局及分局,积极开展抚垦活动,使民番杂处,大大推动了汉族和高山族的融合和高山族的开化。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为台湾建设提供经常、可靠的财源,1886年刘铭传奏请丈田清赋。清赋前,台湾土地从未清丈过,隐田很多,赋额不一,土地权利关系紊乱。刘铭传在台北、台南设立清赋总局,各地设立分局,先办保甲,清查户口,然后逐户问田,清丈田地。历时两年多,完成了清丈工作,全台入册田数激增,田赋收入大量增加,年达67.4万余两,比原额增加49.1万余两。此外,刘铭传还整顿茶叶、樟脑、硫磺(官卖)以及关税、厘金等项,使所有税收增至300万两,后续增至450余万两。这使全台军饷杂支及其他建省新政所需款项均有了来源,实现了以台财、供台用的目标,为兴办各种新式企业开辟了经济来源,为台湾的近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财政基础。虽然此前沈葆桢、丁日昌对台湾的经营曾有过许多很好的设想,但台湾近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却是在刘铭传的手中进行的。刘铭传在抚台短短的五年中,大力提倡革新运动,仅工矿事业就兴办了十多项,开创了台湾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晚清台湾的近代化运动被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