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论战 (第1/3页)
、、、、、、、
到1895年底,两江就像一辆飞驰的汽车,快速的向前行驶。
新兵的基本训练已经完成;兴办的高等学堂和这校都开始授课了;新办的公司设备陆续到位,有的开始生产了。
1896年的春节,马上就要到了,结婚多年的刘飞扬终于要结果了。谭亦凡和宜风几乎同时怀上了,刘飞扬对他的双响炮,兴奋异常。这一年的春节,刘飞扬安安心心的在总督衙门里陪老婆,陪着未出生的孩子。
春节一过,中国南北突然大吵起来。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天津创办《清议报》。而同时,孙中山也让章太炎在上海创办《民报》。两报,在同一天发表了创刊词。
《清议报》号召,大清国至上而下进行变法。当天,梁启超在《清议报》开始连载《大清积弱溯源论》。
《民报》则号召,大清国应至下而上开放思想,而不能仅仅指望上层的转变。
梁启超在《大清积弱溯源论》一文中,认为大清“积弱”,主要的原因在国民全体;而直接原因是为朝庭并未能从根本上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体制。他认为朝庭应力求变法,以上层的转变来影响和改变民间百姓的思想,促进国家的重大的变化。
两天后,章太炎在《民报》上,点名批评梁启超在《大清积弱溯源论》中的观点。章太炎指出在民智未开的情况下去讨论什么变法,这是不可行的。变法在未得民心的情况下强行推动是十分危险的,而且变法也不会成功。
两份报纸针锋相对的观点,立即引发论战。康有为、梁启超认为《民报》的观点,实际上是裹脚的小老太行路谨小慎微,如果没有重大的改变,靠民众一小步一小步的改变,不知何时才能改变国家的积贫积弱。康有为把持《民报》观点的人称为谨慎派。
革命党人对被改良派称为谨慎派很不服气,一些人写了几篇的号召革命的文章,孙中山给刘飞扬看了后,都被压下去,不许发表。
他认为现在的这种形势对革命派是有利的,让改良派冲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