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立宪之争 (第2/3页)
1~1742年,沃波尔在任时间长达20年零314天。如果用当今的政治观点来看,这是一位专制的首相。
沃波尔曾因贪污罪,被投入伦敦塔监狱。但是由于在处理轰动一时的“南海泡沫”事件中,挽救了南海公司,使之免于彻底破产,因而得到商业资产阶级和金融资产阶级的热烈赞扬和支持,使他名声大噪。
沃波尔任第一财政大臣时,不但政府的各项活动须有大量财源作为基础,而且在议会议员选举及议会活动时,也贿赂公行。有了大量金钱,就可以操纵议员的选举和影响议会的活动,从而通过议会来达到政治目的。因而,沃波尔掌握了财政权,就等于掌握了国家的政治命脉,掌握了一笔用以政治活动的“秘密服务资金”。在讨论或执行政策的时候,各大臣往往唯他的马首是瞻。
其它君主立宪制的各个大国的崛起都经历了官制的改革过程,但是这种改变并不是生硬地对他国体制的照搬。英、德、俄等国都先后走上了自己的强国之路,但是各国的政治体制迥异。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首相专制阶段。
作为一个东方古老的国家,要想在短时间内建立一个完全符合西方意义的议会内阁制,无异于痴人说梦。官制改革需要经历探索期和过渡期,这个过程不可跨越。
但是,改良派想超越这个阶段,使中国的改革一蹴而就,这就使它和顽固势力的矛盾难以调和。两派在光绪的面前,忘了不问朝政的刘飞扬,而对是否立即立宪争执不下。
此时,顽固势力对于改良派在改革中的种种失误,作为攻击的目标,认为改良派并为做好立宪的准备。
比如在官制改革中,改良派缺乏通盘周密的筹划。
在1900年底,政务处奏请将漕运总督改为江淮巡抚,以漕运总督原驻地方为行省,江宁布政使所属江淮杨徐四府及通海两直隶州,全归其管理。那时候的理由是:江北地方辽阔,宜设重镇,因为漕运全停,漕运总督的设置已经没有必要,因此建议改设巡抚。朝廷立即批准,上谕称:“著即改为江淮巡抚,以符名实而资治理。”
3个月之后,朝廷又下上谕,命令裁撤刚刚设立的江淮巡抚,上谕这样说道:政务处奏复会议苏淮分立行省一折,苏淮分省,于治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