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三章 百日政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三章 百日政潮 (第3/3页)

对。在康有为的支持下,借“杨翠喜”一事,御史赵启霖、江春霖纷纷上书弹劾奕劻、载振父子“置时艰于不问,置大计于不顾,尤可谓无心肝”。

    在1902年载振、陆宝忠赴东北三省考察期间,路经天津,岳格为载振献一歌妓,名曰杨翠喜。

    汪康年主持的《京报》也极力配合,渲染奕劻、载振父子的腐败行为。

    舆论哗然。

    光绪大怒,岳格立即被革职,奕劻被怒斥。不久之后,载振请辞巡警部尚书及一切职务,朝廷允准。

    在接下来的调查中,朝廷虽命瞿鸿禨、岑春煊等重臣前往天津详加调查,但是由于奕劻的精心布置,以及二人不愿与奕劻形成仇隙,最终以查无实据上奏。

    顽固势力想与满人势力结合,来对抗刘飞扬和改良派的结合。

    与此同时,刘飞扬则暗示康、梁等改良派,可以则抓住光绪仇视逆后党人的心理,加以反击。

    某次光绪对瞿鸿禨言及奕劻时,有意让这位操守不佳的老亲王退休。瞿鸿禨得意之余,向夫人提到这个事情,而瞿夫人与汪康年之妻又是闺中好友,汪康年获知此事后又告知《泰晤士报》访员曾广铨。“庆王失宠,将辞内阁”便作为一条重要的政治消息在西方人士中流传开来。英国公使获悉之后,害怕亲西方的庆亲王下台影响到中英关系的稳定。恰逢光绪在宫中设宴招待外宾,英国公使夫人询问此事,光绪闻听大惊。

    光绪料想泄露此事者非瞿鸿禨莫属,异常愤怒。康有为、梁启超则抓住这个机会,对瞿鸿禨进行反攻。

    御史恽毓鼎对瞿鸿禨的弹劾最终触动了光绪最为敏感的神经:“暗通报馆,授意言官,阴结外援,分布党羽。”

    光绪愤然立命沈应奎、沈家本查处,二沈尚未调查结案,太后即发出上谕:“姑免深究,着开缺回籍。”

    光绪本拟罢黜奕劻,瞬息之间瞿鸿禨却遭驱逐,政情的变幻莫测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