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四章 预备立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四章 预备立宪 (第2/3页)

个月后,张之洞和端方被调入军机处。二人此前分别任湖广总督和两广总督,不但握有一方的军、政、财权,且能办理相当一部分的对外交涉,他们虽在朝外却可遥控中央决策。

    军机大臣的职位当然要高于总督,但是他们的提升意味着他们不再能直接统兵。这两个统率除刘飞扬外,最强大的帝国军队的人,就这样明升暗降地被剥夺了权力。最后,在1903年初,袁世凯也被调入京,刘飞扬安排他接替辞职的载振,当任巡警部部长,这样刘飞扬又把围护国内治安的力量掌控在手里。

    刘飞扬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将张之洞、端方二人调入军机,目的是削弱地方实力派。试图对二人阳为尊崇,阴实裁抑,以便其操控政局。而改良派认为张之洞一直是支持改革的,端方在满人中也是比较开明的,支持立宪。此两人进入中央军机,能提高改良派的地位,也能在朝中对刘飞扬进行制衡。

    对此,无论是刘飞扬或改良派,还是张、端本人都看得十分清楚。

    因此,尽管康有为、张之洞在立宪问题上微有不同,张之洞主张缓进,康有为主张急进,二人也确曾有过勾心斗角,互相龃龉,因而刘飞扬想预见的康、张二人将成水火之局,门户之争,但总的来说,二人是因利害相关而“深相结纳”的,因为不想见到刘飞扬一家独大。

    张、端二人联袂入枢之后,能够做到与改良派抛弃前嫌,客观上也促进了清末预备立宪之发展。张之洞曾赋诗曰“射虎斩蚊三害去,房谋杜断两心同”,他把康有为和自己分别比作贞观明相房玄龄、杜如晦,可见二人在立宪问题上达成了默契。

    在张之洞、康有为、端方的一手策划下,地方立宪派、改良派和满人势力开始联合,刘飞扬也不干预,预备立宪在政潮后的一段时间搞得有声有色,立宪进程开始加快:

    (一)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初五日,应亲王奕劻等人之请,改考察政治馆为宪政编查馆。

    (二)同年四月三十日,派载沣及张之洞为资政院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