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七章 光绪驾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七章 光绪驾崩 (第1/3页)

    、、、、、、、

    伴随着刘飞扬成立人民力量党,全掀起了一场建立政党的热潮。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改良派1903年12月15日成立了民主党。张之洞、端方等开明官僚成立了清流党。载沣、载泽等满族宗室成立了保皇党。而孙中山、章太炎、陈少白等在上海秘密联合了各革命党,于1904年3月10日成立了国民党。

    除了这几大党派外,中央、地方还有不少的小党小派,一时间政党流行之势遍布全国。

    1904年初,整个新政事业已经进入到第5个年头,深度的政治改革也已开启,整个改革进程由此进入到最为关键也最为艰难的阶段。

    由于受到政党发展局势发展的刺激,无论是康、梁的民主党人士还是朝中开明官僚的清流党,他们的立宪主张陡然变得更加激进,开始向内阁总理奕劻施加前所未有的压力。

    另一方面,光绪皇帝虽然并没有掌握实权,可是他历来的革新姿态为他在海内外赢得了相当多的理解者和同情者,甚至包括部分列强,并且作为皇帝,他的象征意义在特殊时代里任何人无法比拟,也就意味着在他的名义下所进行的改革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支持。同时作为大清最大的实权人物——刘飞扬,这个时候有越来越多的呼声,希望他能出来领导改革。

    在“新政”中的政治改革实际上是改良派主导,光绪支持和刘飞扬的暗中帮助。在新旧过渡阶段的政治体制中,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对于政局的影响非常明显。光绪皇帝虽然不是一位立宪改革的激进领导者,但也绝对不是一个落后保守的皇帝,就像日本明治天皇、俄国的彼得大帝,虽然都是封建君主,但仍能在他们主政时期完成历史性革新。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并不需要这些跨越新旧两个时代的最高统治者具有过多激进观念,他们只需要跟随近代化的浪潮往前走,并且对新事物、新思想、新体制保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