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七章 光绪驾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七章 光绪驾崩 (第2/3页)

一种善意的宽容,就不辱他们存在的使命。

    至少在“新政”开启之后,正是光绪皇帝这一政治权威的存在,保证了包括中央与地方关系在内的整个政局的相对稳定,各项新政事业也能大体做到按步运转。

    光绪皇帝作为新政改革的掌舵者差强人意。但是面对纷乱的利益之争以及改革困境,他的内心开始产生矛盾和焦灼,甚至越发感到力不从心。

    其实早在“新政”一始,光绪就显示出他对局势不能掌控的迹象,这种迹象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表现在督抚们对他的谕旨置之不理,因为刘飞扬、张之洞这些实权人物一面对朝庭的改革不闻不问,却又自行决定改革进程,一面却光绪表示出最大的忠诚以得到他的支持和谅解;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他不能阻止强大满人宗室的极端举动,他并不是看不到宗室阻碍改革的危害性,他也不愿看到顽固王公们带领顽固势力与各立宪派鱼死网破,但是一切可怕的事情都发生了,并且他一步步卷入进去并担当了罪魁祸首的角色。“新政”时期的种种事情可以表明,比起同时代的众多官僚,他并不保守,可是他无法抵御强大的顽固逆流,并且自己一步步的被其淹没也并不自知。

    举行“新政”之后,光绪的改革欲望非常强烈,并且尽其所能作出了种种努力和尝试。但是因为他的阅历、认识、权力的限制,他无力应付新政过程中日益涌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政改革风起云涌、前途幻化莫测之时,适逢他的身体越来越弱,一方面新政的前景为他带来希望,另一方面渐渐的失去皇权的现实困境使他陷入两面交灼。

    张謇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影响巨大、声望颇高,无论在地方还是朝庭,他都有很高的威望。他性格坚定且视野宽广,有着牢固的民族文化根基且勇于接受新的事物,还有崇高的政治理想,但并不是只停留在幼稚的幻想阶段。在张謇眼里,没有比国家利益更高的政府利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