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朝野分争 (第2/3页)
随慈禧的官员换掉,而后1901年,李鸿章去世,第二年,湘系最后一个大佬刘坤一也离开人世。在1905年,张之洞随之于7月在京师病死。继而10月奕劻离世,最后端方、王文韶、鹿传霖、戴鸿慈这样一批的老一代官员也纷纷谢世。
1905年7月4日,这是张之洞在世的最后一天,政启前往他的府上探视,张之洞对政启进行了最后一次劝谏,他希望政启能够正视帝国面临的危机,与刘飞扬采取协商而不是对抗的措施处理政治争端,希望能善用刘飞扬来革除积弊,以图振作。政启并没有指望从这位垂死的老臣那里得到治国良策,只是做了象征性的慰问:“中堂公忠体国,有名望。好好保养。”
张之洞则说:“公忠体国,所不敢当,廉正无私,不敢不勉。”
张之洞的临终建言没有对政启起到丝毫的作用。
政启离开之后,陈宝琛问张之洞:“皇上之意如何?”
张之洞长髯抖动,感慨道:“国运尽矣,概冀一悟而未能也。”
张之洞一生赤诚,坐镇武汉,心向朝廷,入军机后在形式上由地方官员而入阁拜相,达到了一个士大夫所可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他试图力挽狂澜,却并不受重用。他的同僚胡思敬说他“生平多处顺境,晚岁官愈高而境愈逆,由是郁郁成疾”。
地方实力派官员缔造了大清帝国的中兴局面,虽然现代化之路走得坎坷蹒跚,仍旧可以说成绩卓绝,并且历经磨炼,光绪在世期间也大体能够做到人尽其才,用人不疑,这是一段汉族官僚同清朝皇室之间的合作“蜜月期”,二者的政治关系较为稳固。与此同时,这些风格各异的地方权臣们拥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在士绅阶层甚至社会底层拥有较高的政治威信,特别是在汉族人群中,他们的存在维系着帝国皇室的合法性。
奕劻、端方,这些满族官员,虽然他们之间的政见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因为自身的政治影响力的存在,与不同的汉族官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