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朝野分争 (第3/3页)
形成了政治同盟,也是维持帝国稳定的重要纽带。
然而,到了1905年,这样的调和型政治人物越来越少,各派政治力量的矛盾日益表面化、复杂化。
西方人士也不无感叹:“这一切都表明,中国在充满危机和困顿的时期,却没有突出的中国领袖人物足以应付对事可能发生的困难。”
政启领导下的新政治核心虽然看似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所要面临的时局也更为严峻,他们试图通过进一步加快中央集权步伐消弭矛盾。
“督抚大权,无过兵、财两政,将事裁抑,此为最先”。1905年8月13日,在政启的主导下颁布《清理财政章程》,朝庭设清理财政处,各省设立清理财政局,由度支部派专任监理官赴各省清理财政;从本年起,各省清理财政局必须按季度详报本省财政收支数字。该章程公布后,地方督抚纷纷上书,或婉言抵制,或指控弹劾本省财政监理官独断专横,一时间纷争四起。同年10月,度支部弹劾甘肃巡抚毛庆藩“不以清理财政为然,訾警部章,诋为多事”。清廷降谕斥责毛庆藩,但地方督抚与中央的财政纠纷仍旧是有增无减。
同年底,朝庭为直接控制大宗工商税收、盐税收入,又设立督办税务处,颁布税务新章程,将工商税收收入及各省盐务用人行政一切事宜收归朝庭督办大臣之手。因为工商税、盐税乃各省财政收入的大宗进项,而推行新政事项——诸如办学校、办实业、举行地方自治又需大量前期投资,耗用巨大,朝庭垄断政策不但引起有工商税、盐税收人省份督抚的抗议,其他督抚也分纷纷表示反对。
度支部尚书载泽亲自兼任督办盐务大臣一职,他毫不退让,坚称推行此章程对国家有利无弊,决无“不便之处“,一时间地方督抚与度支部矛盾冲突极为严重。政启为此下谕,要求各省督抚与盐政大臣以国事为重,“和衷共济,妥协办理”。
但是复杂的纷争不可能因为一纸上谕而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