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二章 离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二章 离心 (第2/3页)

足未稳,清庭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即急急忙忙的想加强中央集权,削减地方势力反而是不可行的。

    由于社会矛盾的复杂性,问题不是那么简单了。过多地削弱督抚的权力,过急地追求高度的中央集权,不仅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为改革制造了更多的阻力,挫伤了地方督抚的积极性、增加其离心力,而且还可能造成了省一级行政的真空地带,使较小的暴力冲突演变成革命成为可能。

    这个时候清庭其实面临着两难的抉择:要实现君主立宪制,就必须加强中央权威,削弱地方督抚权力,但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触怒地方官员,在空前的政治危机下,一旦造成地方督抚行政管控能力下降,就会导致防卫空虚,使“反政府”力量哄然而起。

    其实除了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地方督抚们,许多开明人士都看到了朝庭措施的失误,也有人对此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和难以操作性进行了提前的警告。当时的立宪舆论也并非对中央所采取的举措一概不解,《京报》评论说:“度支部现在清理财政,各省督抚大员多怀疑惧,而泽贝子(度支部尚书载泽)百折不回,务期得收成效,昨闻各督抚及司道之条陈财政者,已多至百余起,惟其中各怀私见,恐难实行。”

    清王朝发迹崛起于中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经过二百多年当它走到历史尽头的那一刻,大清皇帝不但未能力挽狂澜,反而让帝国在他手中更快的消亡。

    政启也许从来没有从手里的最高权柄中享受到权力的乐趣,两年的权力巅峰生活在他看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被迫退出权力舞台之后他如释重负,说了这样一句饶有意味的话:“这回总算可以回去抱孩子了。”

    正因为历经两个半世纪的王朝在他执政时期消亡,所以后世的评论对这位政启皇帝是相当苛刻的。很多人认为政启连其祖宗的成功经验也没有吸取,未像康熙杀鳌拜那样干得果断利落。殊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