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四章 “铁路危机”(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四章 “铁路危机”(一) (第2/3页)

丰富的学识和经历让他们在内心非常清楚民办铁路的种种弊病,可以说是倾向于铁路国有化的。湖北的民主党人士汤化龙就明确表示了自己对铁路国有政策的拥护。他们甚至有过留洋经历,但是作为富有新思想的青年,他们对满族出身的官员把持责任内阁非常不满,也反对朝庭对国会请愿运动的压制,所以在捍卫经济利益、抗议中央决策的同时,不可避免掺杂着政见之争的因素。

    所以,即使在内心并不完全反对铁路国有化的立宪派人士,一来不满朝廷的赎买政策,二来希望对朝庭施压,借此深化政治改革,也都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抗议反应。9月28日,四川咨议局议长蒲殿俊、副议长罗纶代表四川各界绅民2400多人向朝廷呈交请愿书,谴责邮传大臣盛宣怀对待四川商民的要求置若罔闻。

    再有就是众多的绅商股东,这部分人大多出身传统士绅,在民众中富有声望,并且投资田产或实业,拥有相对雄厚的资本。他们对铁路建设的投资热情一方面是出于传统士大夫的责任心,希望能为救亡图存贡献一份力量,另一方面也希望在铁路建设中获得丰厚利润,这部分人才是民办铁路的真正受益者。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对财富的追求都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如果结合得当,会进一步崛起为中国实业界的中坚力量。但是他们对铁路国有化缺少深层次的认识,对外债抱有很大的偏见,反对朝庭的“卖国”行为,更重要的是在于铁路国有过程中因为股金缩水,他们又是最大的切实受害者。就导致他们与朝庭难以形成统一意见,以致裂痕越来越大。

    而众多乡村农民和普通市民通过被政府抽取租税的方式在不自知中也成了股民中的一部分。厘税的增多,再加上舆情和革命党的煽动,让他们更是站在铁路国有政策的对立面。

    但是在10月14日之前,因为川人并不知晓借款合同细节,所以反抗浪潮还并不算激烈,甚至要弱于其他省份。

    10月14日,四国银行团借款合同寄达成都。

    国民党人士邓孝可公开立即发表《卖国邮传部!卖国奴盛宣怀!》一文,指出借款合同“今直将路完全卖给外人外,更以两湖财政作抵。我自信四川非无人性,非属野蛮之血性男子,今可以起矣!”

    《蜀报》在东风社的授意下则立即刊发号外,并总结出盛宣怀数条罪状,一为“卖路”,二为“路线给了外人”,三为“用款规给了外人”,四为“工程规给了外人”,五为“购料规给了外人”,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