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铁路危机”(二) (第2/3页)
议“国有”之策。
12月31日,朝庭害怕事态失控,命赵尔撰解散包括保路同志会在内的各种群众集会,并要求“将首要数人,严拿惩办。”但赵尔撰并没有没有照办,而是向京师发出电文表达自己的看法:“若纯用压迫,反动转增,于事未必有济,而地方反受其弊。”
赵尔撰试图用安抚的办法化解矛盾,总督两次亲莅已被朝廷斥为非法的川汉铁路公司特别股东会,赞誉会众“具爱国之热忱”,意欲利用自己的地方督抚身份缓和群众情绪。
与此同时,保路同志会的组织迅速扩大到重庆与川南。参加该会的成员都是各地商会、州县头面人物、咨议局议员,还有士绅、农工、学界代表,声势颇为壮大。
1907年1月下旬,原反对国有政策的川汉铁路宜昌分公司总理李稷勋也改变看法,主张将川路余款纳入国有路款,邮传部拟派李稷勋继续管理宜昌分公司。
“盛宣怀卖路于前,李稷勋卖路于后,是害吾全川之生命财产,皆二贼所为,吾川人必誓杀此二贼”的声音随即已经传播开来。但盛宣怀并没有对这种声音立即重视起来,随后与裁泽和起复的湖广总督岑春暄等先后上奏,支持对李稷勋的任命,并获政启批准。
保路同志会并不认可,上书朝廷弹劾甘大璋、李稷勋等人。但在这个时候,保路同志会和川中绅商等在民主党的立宪等仍力主温和路线,劝导群众“勿在街头群聚”,“勿暴动”,“不得侮辱官府”,力戒暴动,前后持续了十余日。由此可见,他们需要的只是朝庭作出让步,所谓的“保路运动”在这个时候并非没有和平解决的可能。
赵尔撰表示愿意代奏。但朝廷的反馈电文下达到四川,没有作出丝毫的让步,执意任命李稷勋为宜昌铁路督办。
当天下午,国民党就开始在酝酿罢工、罢市,试图给朝廷施加压力,以便激化矛盾。
暗中的国民党议员吴玉章代表吴商民来到总督府面谒赵尔撰,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