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五章 “铁路危机”(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五章 “铁路危机”(二) (第3/3页)

答道:“若为邮传部而罢市,则风马牛不相及,若为川督而罢市,则尔撰自认到任无对不起川人之处,还请勉力维持。”

    当夜二更,前任川督王人文到达股东会场,登时群情激昂。

    1907年2月24日,特别股东会议决“自明日起,全川一律罢市、罢课”。两天之后,又议决“以租股利息抵扣正粮,不纳捐输”。抗议运动自此开始出现越过立宪派人士原来所设计轨道的迹象。

    大面积的罢工、罢市、罢课开始之后,立宪派并不愿与官府决裂,号召群众要进行理性的抵制,提醒市民勿辱骂官府、勿武装暴动,告诫民众“能守秩序,便是国民,无理暴动,便是野蛮”。并设有慈善局,救济受运动影响的商户、农民等弱势群体。并且要求成都各同志分会保证治安,并与地方政府一起组织官绅商学联合会。也就是说保路同志会在这时候还没有明确提出政治诉求,仅仅是为了争路权、争路款,虽然各地同志会里已经夹杂有一些国民党等革命党成员,但领导层面主要还是由民主党等立宪派组成的。

    街道上进而出现了许多书有“光绪德宗景皇帝”字样的灵位,并附有“庶政公诸舆论”、“铁路准归商办”等招贴字条。民众以“奉先朝遗旨”、“不准借用外债”与清廷相争,因为批准铁路商办的上谕颁布于光绪在位时的1903年。

    但是局势的发展程度很快超出了立宪派的掌控能力。

    四川保路同志会成立之后,立宪派中的不少人进行宣传和动员群众工作,试图利用民情向政府施压。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每当演说时,愤激不顾前后,则听众欢迎。若果瞻前顾后,研究办法,则众极不满。”

    如果他们振臂一挥,抨击朝庭“夺路卖国”,便轻易就激起人们的愤慨和附和,并且“愈演愈烈,已成风气,不易执回矣”;如果研究可行性办法,则必然会引起群众的反感。

    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捣毁地方官局和外国教堂的暴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