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八章 外患内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八章 外患内忧 (第3/3页)

间的争端已经不是单纯的个人权力之争,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行政机构同资政院已发生了实际上的相互牵制作用。

    而主管少数民族事务的理藩大臣寿耆则为蒙古族人。

    这一内阁的人员组成,主要体现了政启的意志。而政启之所以不顾反对派的声音组建这样的内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这样的内阁并不违背清庭所承诺的立宪清单规定。他把这个内阁认定为预备责任内阁,按预备清单步骤,两年后的1909年将正式召开国会,届时选举产生正式责任内阁;二、这些有见识的权贵可以为他所倚重,至少比刘飞扬要让他感到放心。

    政启皇帝唯一做的就是把刘飞扬系的人民力量党的人都剥离了内阁,使人民力量党在朝庭的力量大为削弱。

    但是舆情和时局已经不再给清王朝机会。

    随着保路运动的升级,武汉起义爆发,清庭力量在湖北极为空虚,新军在2天之内就控制了武汉三镇。清庭急令陆军大臣锡良率在直隶、河南的新军第二军赶往湖北镇压革命党人,令在上海的南洋海军提督李尚高率领海军舰只前往助攻。虽然从军事装备上讲武汉起义的新军革命远远逊于新军第二军,但这位刚离开武汉陆军大臣却没办法很好地完成这次军事任务。

    在新军第二军,自军长刘洪恩以下的各级军官都是跟随刘飞扬一手提拔的,而且各级都在军校中经过思想教育。锡良在第二军里根本就没办法立即建立起自己的领导权威,也就无法统率军队。

    内阁总理大臣奕劻首先出来力荐刘飞扬,认为朝廷应该立即请刘飞扬出山,改变目前的困局“非刘莫属”。那桐甚至以辞职来要求朝廷同意请袁出山,奕劻则拒绝上朝。

    内阁副总理大臣那桐则看到当今局形除刘飞扬外,无人能具有力挽狂澜的能力。

    但一些民主党等立宪派人士则不愿意让刘飞扬再次起复,但他们也无法统率军队,另一名内阁副总理康有为只得默认朝庭准备再次请刘飞扬出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