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九章 争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九章 争权 (第2/3页)

报》直接刊文,公开提出要清廷召回刘飞扬,而且声称:只有他,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惟一人物。在列强的心目中,处于‘世界最伟大的政治家之列’的刘飞扬不但关系着中国政局的稳定,而且这种稳定也关系着他们各自在中国和远东地区的利益。”

    1907年4月15日、23日及28日,政启三下谕旨起用刘飞扬,刘一番推诿之后,于5月4日赴京上任。刘飞扬的犹豫不决不仅仅是出于一代权臣的老谋深算,也有他的现实顾虑。

    对于如何应对武汉起义,清庭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

    盛宣怀认为:“武汉地据中心,乱事一日不定,恐他省望风响应,糜烂更不堪设想;即兵力、财力亦将无可分布,外人生心,尤属可虑。故大军急赴武汉,再复武汉,则各省便可无事。安危大局,决于迟速之间。惟自来用兵,未有统帅畏缩不前而能使将士用命者也。为今之计:一在催锡良进兵;一在命刘飞扬赴鄂。”除盛宣怀之外,翰林院侍读景润、给事中高润生等人也持速战之意。

    而第二军军长刘洪恩在刘飞扬的授意下,致电政启,主张多方策应,徐图之,待到战机来临,以围歼。

    刘飞扬是在争议之中赴任的。在刘飞扬的新任头衔中,特别被加上了“督办剿抚事宜”几字,而当初清庭下达给锡良的任务却只有“剿办”。“剿办”改为“剿抚”,实质上表明了清庭对湖北新军采取的攻势策略发生了改变。这与刘飞扬的拖延时间,达到自己获取最大权力的愿望是一致的。

    自5月8日开始,第二军达到汉口,双方在汉口、汉阳展开对峙。

    从5月10日起,清庭多次下令,要求陆、海军发动前后夹攻。但第二军军长刘洪恩则回电称大军新到,而匪军以逸待劳,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要求朝庭加派援军。

    局势的发展在此时已经超过了朝庭的料想。在这样一个骤变的时代,谁都不能确切地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或者不会发生什么。在1907年5月中旬,湖南、陕西、山西、云南、江西等省都先后宣布脱离清王朝。

    而在汉口对峙时,在京师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