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46章 好人易中海,李爱国布局农机,机械厂的风波,电饭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46章 好人易中海,李爱国布局农机,机械厂的风波,电饭锅 (第1/3页)

    秦淮茹本来已经被逼到了绝路上,现在看到人离开了,总算是松了口气。

    “谢谢各位邻居,你们今天帮了我一个大忙,谢谢谢谢。”秦淮茹挺着大肚子向大家伙道谢。

    她看向李爱国的眼眸中透露出一种说不出的味道。

    原本以为易中海出的办法能帮着她摆脱危机,没想到差点引来大麻烦。

    最后还是李爱国三两句解决了问题。

    “爱国哥,我刚给你做了煎鸡蛋,事办好了,赶紧回家吃饭啊。”陈雪茹从后院走了过来。

    她先是有意无意的看了秦淮茹一眼,随后大大方方的走到李爱国身旁,牵住他的胳膊,动作是那么的自然。

    看到陈雪茹,秦淮茹的目光顿时黯淡了下来,轻轻扭过头去,心中无声叹息了。

    这只是一个插曲。

    这么一闹,一早晨差不多就过去了。

    “爱国,等晚上回来到家里喝酒。”许大茂今天感觉很过瘾,喊住了李爱国。

    “钢柱,你也一起来。”许大茂又招呼其他人。

    “大茂哥,你怎么不请我,看不起我吗?”阎解成有些不满的说道。

    “要是你爹不来的话,你就过来吧。”许大茂笑道。

    “那还是算了。”阎解成立马摇头。

    他非常清楚,三大爷是不会错过任何一个能够收集宫庭玉液酒的机会。

    “我家里还有点肉,晚上我去做菜。”南易也来了精神。

    在以往他因为出身的原因,很少参与大院里的事情,今天拎了个锅铲也拍了两下子,特别过瘾。

    三大爷小眼睛眨么眨么看向易中海:“老易,你晚上也去吗?”

    “不了,不了,我心脏不好,医生交代了,不能喝酒,哎吆,忘记吃药了,我得赶紧回去。”易中海哪有脸去吃酒席,这会装出生病的样子,捂着心口窝子,踉踉跄跄的回了家。

    一进屋,一大妈第一句话就是:“又挨收拾了?”

    易中海吹胡子瞪圆:“谁挨收拾了,我的目的是帮着秦淮茹解决那些债务问题,这不是解决了吗?”

    “你以为我不在中院啊,那是人家李爱国解决的,跟你有啥关系。”一大妈也没好气,她劝过易中海不要搞歪门邪道,易中海不听。

    易中海扬起脸:“没有我把秦淮茹的家具都藏在咱们家,那两人会动手吗?他们不动手,李爱国怎么有机会收拾他们?

    所以啊,真正的功臣还是我。

    李爱国他还得感谢我呢!”

    一大妈听得目瞪口呆。

    她不知道易中海是不是有功,不过脸皮是足够的厚。

    一大妈原本想劝易中海以后少生点事情,安安稳稳的过日子,见这情况也只能作罢了。

    “师傅,您能帮我把家具搬回家吗?”这时候,秦淮茹敲开了门,怯生生的说道。

    易中海看着那些桌椅板凳,陷入了沉默中。

    好人难当啊!

    李爱国回了家,吃了小陈姑娘的煎蛋和白面馒头,便拎着帆布包赶到了前门机务段里面。

    机务段的今天和昨天一样,充满了火车的喧嚣声,弥漫着火热的气息。

    李爱国挎着帆布包,来到站场上跟曹师傅和几个火车司机侃了会大山。

    看到时间差不多了,这才敲开了邢段长办公室的门。

    “爱国,我正找你呢,一机部那边又询问了四不像量产的事情。”

    “我觉得京城机械厂应该可以。”李爱国把梁拉娣的想法讲了一遍。

    “是那个培训小组的女组长吧?我有点印象,这姑娘是个好姑娘。”

    邢段长对于梁拉娣这种把自己当成男人的女同志很欣赏,这样的女人才是真女人。

    “我看这办法可行,现在就跟一机部那边打个招呼。”

    由于四不像是前门机务段搞出来的,只是由机械厂负责生产,邢段长也很上心,亲自到一机部跟领导协商。

    刘峰那边也走了老领导的关系。

    再加上当年机械厂被取消订单确实是一个失误,一机部里面也有弥补想法,很快就确定由机械厂来生产四不像。

    对于四不像牌子,一机部和刘峰厂长再次征询了李爱国的意见。

    李爱国想起了魏庄公社那辆四不像,开口道:“就叫做工农牌吧。”

    “工农牌,工人农民互相帮助,好名字。”一机部的领导立马点了头。

    考虑到现在各地急需四不像,一机部和铁道方面给机械厂下达的任务是一个月时间完成量产,月产量至少要达到五百辆。

    这个数字并不是凭空而来,是前门机务段工作室根据机械厂的设备和技术工人数量,以及制造四不像所需要的工时,计算出来的。

    刘峰当着领导们的面也下了军令状:“请各位领导放心,请前门机务段的领导放心,我们机械厂一定不负重托,保证造出五百辆四不像,要是造不出来,我这个厂长不干了。”

    李爱国提醒他:“既要保证数量,更要保证质量。”

    “对,质量也很重要,要是质量不过关,以后农民兄弟每天别干活儿,净等着修理机器了。”提到质量问题,一机部的领导看向了李爱国。

    “爱国同志,你在给部委的报告里,还提到了农机站,现在部里面正在统筹各地的农机站,你具体有什么想法?”一机部的领导说着话,从公文包里取出了一个笔记本,看向了李爱国。

    这一幕让邢段长有些吃惊了。

    其实仔细想想,他就明白了。

    就在前两年,伟人在写给六级干部的公开信中,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英明论断,并提出了创制新式农具的科学方法。

    在全国统一规划下,各省、地、县先后几乎普遍建成了农机站。

    只是因为条件有限,大部分农机站都闲置了。

    一机部和农业部鉴于这种情况,一直想着让农机站能够发挥作用,正想办法改变目前的状况。

    李爱国面对数道目光,笑了笑:“各位领导,我对于农机是外行,只是一点个人的粗浅见解。”

    一机部的领导爽朗的笑了笑,说道:“现在我们正在集思广益,爱国同志,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讲出来。”

    听到这个,李爱国也没有再推辞了。

    “我建议将农机站按照级别分配不同的职能。”

    一机部眉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