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4章 航空部门的大会,混个脸熟,航标,秦京茹来了,许大茂挨打 (第1/3页)
实验结束后。
前门机务段和南飞达成了合作协议,大家伙的情绪都很高。
“听说你们前门机务段的大白米饭特别好吃,老藤啊,难得到你的地盘来一次,不会连顿饭都不管吧?当年你可是偷吃过我的西瓜。”航空大领导半开玩笑的说道。
“咳咳,你们连瓜都看不住,能怪了我们学校的学员吗?”滕领导跟老朋友见面也很高兴,让邢段长赶紧准备饭菜。
由于航空大领导和南飞苏总的身份比较敏感,胖厨子把热在灶台上的饭菜端到了工作室内,大家伙边吃边聊。
李爱国对南飞正在制造的飞机特别感兴趣。
初教6作为国内首款完全自主设计的初级教练机,是一款十分成功的飞机,累计量产三千多架,出口十多个国家。
其培养飞行员数以万计,低空性能、特技动作能力及安全记录,使其成为全球最优秀的初级教练机之一。
我们所有现役飞行员的飞行生涯几乎都始于初教-6。
苏总对航空材料探伤更感兴趣,特别是得知李爱国已经进入了航空科研序列,目前负责一个大型航空科研项目,更是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因此两人聊得特别热烈。
说到初教6量产需要生产三百二十五种螺丝,李爱国就不困了。
他想起了前世经常讨论的这个时代科研体系的一个缺陷——工艺的标准化。
简单说,那就是各厂家、各车间甚至各班组在生产航空零部件时,都按自己的经验和习惯制定工艺,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
同一种零件,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要求也五花八门。
不仅导致零部件兼容性极差,装机时要反复打磨调试,还让后续维护变得异常困难,相同型号的飞机性能都存在差异。
如果是小批量试制的实验性部件还好。
可像发动机叶片、机身承力框这种核心通用部件,没有统一工艺标准带来的浪费和隐患简直难以估量。
往往一批零件生产出来,能合格装机的连一半都不到,还得投入大量人力返工。
李爱国倒不是在杞人忧天,去年年底君威指出航空产品质量严重下降,238架飞机因缺零备件停飞。
想到这里,李爱国无论如何也想要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
尤其是这关系到国内战鹰的量产,一种再先进的战斗机如果没办法量产,也只能白白浪费。
当然了,结果如何,李爱国并不在意。
想到这里,李爱国挠挠头疑惑道:“这么多配件,为什么不能统一标准呢?”
“我不懂航空生产,只是我觉得像那些通用零件,要是能有统一的锻造、热处理和加工工艺标准,不管在哪家厂生产,尺寸精度、材料性能都一样,装机时直接就能用,不用再逐件调试,质量也有保障啊。
就好像同样是螺栓,我们铁道上已经建立统一的标准,无论是爱国型蒸汽机还是大前进上,螺丝都是一样的,可以提高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苏总还在仔细琢磨李爱国的几句话,滕领导就点头道:“爱国搞的铁道统一标准确实不错,大连机车厂和长辛店机车厂反馈很好,各个机务段整备车间的评价也都很高。”
“爱国,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们也有过考虑,只是航空设备比较复杂。
比如航空发动机,配件太多了,如何标准化还没有琢磨透,你还有什么想法?”
航空大领导也来了兴趣。
李爱国谦逊的笑了笑:“嘿嘿,我也只是一家之言,要是讲得不对,各位领导别在意。”
“像发动机这种复杂系统,零件成千上万,光有单个零件的工艺标准还不够。
是不是可以搞‘模块化工艺设计’,把发动机分成几个大模块,每个模块制定统一的装配工艺和接口标准。
这样不同厂家可以分工生产模块,最后总装时直接对接,既能提高生产速度,也方便后续维修更换。”
苏总问道:“那不同厂家的设备精度、工人水平不一样,强行统一工艺,能保证都达标吗?
还有老生产线改造起来成本也不低啊。”
李爱国回答很快:“第一,标准得接地气,不能拍脑袋定。
要组织专家去先进厂家调研,把成熟的工艺提炼出来,再结合各厂实际情况调整,形成‘基础标准+弹性细则’的模式。
比如核心尺寸公差必须统一,但加工设备可以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自主选择。”
“第二,建立工艺认证和培训机制。
厂家按标准改造后,由部里派专家组验收认证,合格了才能接定单。
同时定期组织工人和技术员培训,把标准吃透。
至于改造成本,短期看是高了,但长期下来,废品率降了、返工少了、维护方便了,省的钱可比投入的多。”
然后,李爱国还拿自己举了个例子。
“就拿我们爱国型蒸汽机炉膛里的水冷壁来说。
大同厂和大连厂的工艺不一样,大同厂用的是高温淬火,大连厂用的是等温退火。
结果出来的炉膛性能差不少,两家当时还吵了一架。
后来部委组织他们统一做了实验,确定了最优的热处理标准。
现在不管哪个厂子生产出来的水冷壁质量都一样稳定,后续维护成本大大降低,生产速度也提上来了。”
这话有捧部委的意思,不过也不算是拍马屁,两家机车厂都很强势,的确是滕领导亲自拍了板,统一标准。
话音落了。
在场的人双眼放光,航空大领导端起酒杯说道:“爱国不愧是搞出超声波探伤器的人,技术过硬啊,学到了,学到了。”
李爱国谦虚一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航空大领导又端起酒杯看向滕领导:“老藤,我们航空要是实现配件标准化,你们这边可得派人支援啊。”
“那是应该的。”滕领导面色不变,心中却乐开了花。
实验室内,笑声不断,简单的工作餐在欢声笑语中结束。
航空大领导在离开的时候,滕领导亲自相送。
到了车边上,大领导对滕领导说道:“老藤,你手底下有个人才啊,你要是不用,我可是要抢过来了。”
“那是当然,这么好的人才,我们宝贝还来不及呢。”滕领导心情舒畅。
解放前大领导一直稳压他一头,现在总算是把场子找回来了。
自家的这个孩子可真了不得啊,哈哈!
航空部门的行动很快,大领导回到部委便召开了会议,讨论了航空配件标准化的方案。
方案递到了上级领导那里。
上级领导自打去年主持了航空工业大规模质量整顿,提出“质量第一“原则后,便打算重建质量标准。
看到方案,点点头:“很好,很好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