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章 第一个航标,大家伙都赢了,幸福的棒梗 (第1/3页)
航空超声波探伤器的研制进行得很顺利。
经过跟苏总工的商议,李爱国按照后世的经验,考虑到这年代的技术条件,最终确定了航空标准。
频率覆盖2.25/2.5MHz、4/5MHz和10MHz三档,确保具备对不同材料和缺陷的检测能力。
分辨率达0.1mm级,能检测出“发丝”般裂纹。
这个标准也成为了第一批航标。
只是要提高分辨率,除了增加探头的功率还远远不够,宗先锋想了好几个办法,实验了几十次都没能搞定。
李爱国提出了个想法:“既然探头的功率不足,咱们为什么不扩大发射和接收的面积,可以做成弧面形状,达到聚集声波的作用。”
闻言,苏总工眼睛一亮:“你是说把探头制造成雷达的形状?”
“谁也没有规定探头必须得是个圆球吧?”李爱国记得后世在电视上见过航空探伤的设备,当时还觉得奇怪,为什么跟雷达差不多,原因是这个啊。
“这倒是。”苏总工琢磨了片刻,就意识到自己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论造雷达,苏总工也是专家,不过这圆弧探头跟真正的雷达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
李爱国绘制出图纸后,圆弧探头的制造工作就提上了日程。
由于是实验性质的探头,为了方便更改,李爱国和苏总工两人亲自负责制造工作。
苏总是国内第一批专攻飞机量产的总工,对于大规模制造飞机有着很丰富的经验。
李爱国在后世没少逛论坛,对航空工业尤其是军机的发展也有所了解,虽经验不足,但是一些观点却让苏总眼前一亮。
两人一边配合工作,一边聊得火热。
“老苏,作为制造军机方面的专家,你觉得在空战中,咱们这边最大的隐患是什么?”李爱国一边测量弧度,一边问道。
“苦恼嘛,自然是总得给战鹰匹配上等马了。”苏总叹口气,回道。
李爱国也听说过这种说法,有些好奇的问道:“怎么个匹配法?”
苏总看了看李爱国,知道他的保密权限足够,这才开口道:“在北面战场上,咱们的主力战鹰是米格15,对手是小美家的F86,世界上最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之一。”
“在海那边,咱们的主力是歼5,歼 6,对手是小美家的RB-57、U-2高空侦察机,护航的是 F-4“鬼怪”。”
“为了应对对面的上等马,咱们的飞行员不得不靠技术来迎战。”
李爱国点头道:“要是有了碾压对手的实力,谁愿意跟对手玩技术!”
这话听起来有些整治不正确。
但是要知道那些堪比杂技的动作,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危险,飞行员们是把脑袋别在了战机的翅膀上在玩命。
像歼5、歼6战机最常用的一招是“跃升拦截”,怎么做的?
先是低空加速后向上冲刺,然后短暂突破升限接近目标。
这种动作却容易因极限飞行出现发动机停车、燃油耗尽等故障。
这让飞行员不得不玩命,这对技术人员来说是一种耻辱。
苏总继续说道:“为了弥补技术上的差距,我们的战机不得不高强度值班,加剧了零件耗损和故障概率。”
“我们也知道为战鹰匹配上等马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但是没办法啊!咱们造不出来啊。”
李爱国能够理解苏总的感受,补充了一句:“为弥补技术差距,我们不得不投入更多战机和人员执行密集巡逻,这占用了本可用于工业建设和技术研发的资源,导致研发迭代速度变慢,陷入“被动应对,资源消耗”的循环。”
此话一出,苏总的脸色变了。
如果说他刚才只是单独从战机和飞行员本身来分析“匹配上等马”的事情。
那李爱国已经站在全局高度了。
事实上,咱们后世战鹰的发展之所以屡屡跟不上对手步伐,跟这种被动局面也有很大关系。
要是能想办法造出一种具备压倒性优势的战机就好了,就像马上可以组装完成的武装直升机一样。
李爱国打定了主意。
苏总呆愣了许久,叹口气说道:“是啊,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我们造不出来啊。”
“放心吧,老苏,这只是暂时的,咱们总能造出真正的上等马,也让对方尝尝小马拉大车的痛苦。”李爱国搞定了一个配件,站起身拍拍苏总的肩膀。
苏总只当做李爱国是在开玩笑,微微点了点头。
航空超声波探伤器的研制进度飞快,只是两天时间就完成了设计工作。
一周后,第一台航空超声波探伤器组装完成。
苏总请南飞那边送来了测试的初教6机翼。
这玩意采用了铝制悬臂结构,使用平头铆钉和应力蒙皮工艺。
看上去有些简陋,却兼顾强度与轻量化,还有效的降低了成本,难怪初教6的生命周期能高达几十年,以至于后世还能见到。
宗先锋带着南飞的技术员们做好了准备工作。
苏总看着李爱国说道:“爱国同志,你来开启?”
“还您来吧。”李爱国让出了位置。
苏总愣了下冲着李爱国点了点头,也没客气,按下了启动按钮。
跟民用的探伤器相比较,航空探伤器的启动动静着实不小,嗡嗡嗡的声音是在风扇在给激发器散热。
预热完毕后,苏总调整了相关的参数,将弧形探头对准了机翼,按下了一个开关。
苏总握着探头匀速移动,目光紧盯着屏幕上的波形变化。
当探头滑过第三排第十七颗平头铆钉时,原本平稳的波形突然出现一道尖锐的凸起,随后又迅速回落。
“停!”
苏总沉声开口:“缺陷直径0.12mm,深度1.3mm,疑似微裂纹。”
听到这个,前门机务段工作室的同志都松了口气,毕竟南飞运送来了机翼用来测试,这机翼肯定是有问题的。
但是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不对了。
南飞负责运送机翼的那些同志们脸色都很怪。
李爱国也看出了不对劲,询问负责运输的南飞技术组张工:“怎么了?”
张工指了指那机翼说道:“这机翼的内部确实有缺陷,不过不是这个位置,而是机翼的前部.”
南飞的同志也小声议论起来了。
“这机器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肯定有问题,这机翼是特制的,由咱们厂里的最好的工人制造出来,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