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拿下不属于我们的定价权” (第3/3页)
格开始,尉来就开始尝试着掌握一定的定价权,第一次在配置以及价格上挑战特斯拉,虽然远未有毛豆3那样的影响力,但ET5卖得很不错,这也给了尉来全体信心。
星途S01的出现,是尉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掌握了纯电领域的定价权,当尉来能够把成熟的L2智能辅助驾驶体系以及纯电汽车的成本降下来,把纯电汽车的售价打到哪怕是没有任何补贴,大部分消费者也都能够接受的程度。
这就说明尉来已经
“从锂矿到电池再到整车,全产业链的闭环,让我们能够在成本上与特斯拉一较高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拿下从来不属于我们的定价权,让新能源汽车真正的属于我们。”
“手机行业里我们自己人能够做到,汽车行业我们同样也能够做到。”
多年的努力发展,不是没有结果的,菊花,小米等等企业已经能够做到掌握自己的定价权了,尤其是菊花,在高端手机方面的定价已经无需再看苹果的脸色了,虽然依旧还会被对比,但那也只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并不会如从前那样,一旦售价超过苹果就会卖不动。
小米手机这些年也在朝高端化做努力,虽然说短期之内他们的品牌形象还很难改变,但高端旗舰机型的售价的的确确是提了上来,并且对于销量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这说明他们做得还是很成功的。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第一款小米汽车是不可能便宜的,立志高端化的小米,对于汽车业务的需求其实是要先胜于菊花的,他们好不容易努力了多年,怎么可能生产出一款便宜的汽车来摧毁这些年的努力。
雷布斯在互联网上玩的那套把戏,其实就是一点点拉高消费者的预期,把价格与尉来还有特斯拉对比,也是想树立小米的高端形象。
手机产业是如此,汽车产业里,尉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一点点拿回属于我们的自己的产业定价权,当一个行业,本土的企业掌握不了定价权,也就谈不上所谓的发展。
一切的繁荣也只能是假象,就像是燃油车时代我们只能做中低端车型一样。
尉来目前爆款的车型不少,但真正说到有市场地位的车型,目前为止仅仅只有两款,一款是增程式的L1,冰箱电视大沙发的调侃背后是尉来L1把BBA的销量给打了下来。
同时也确定了自己在增程式市场的地位,想玩增程式,就得盯着尉来L1以及尉来L系列的新款或者是改版车型,哪怕是强如菊花,在目前也是如此,他们不敢在价格上正面挑战尉来L1。
尉来L1全年的交付量超过了九万辆,仅仅这一款车型就给尉来带来了超过260亿元的营收,在2021的汽车市场,L1就是汽车工业史上的经典案例。
而除了L1之外,另外一款市场地位明显的车型就星途S01了,从四月份开始交付以来,四个月五万辆下线,六个月十万辆下线,三个季度的交付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2万辆以上。
用自媒体的调侃来说,星途S01明年的销量预期还是有些保守了,2022年的星途S01,完全有能力冲击全年20万辆的销量,如果尉来再搭配上一些优惠,例如说小幅度降价的话,那20万销量都显得有些保守了。
一款大众车型,上市的第一年就能大爆,背后的逻辑不仅仅表面那么的简单,从定价,到背后的产业链,到产能,都说明了尉来已经有了极大的底气。
毛豆3上市受到追捧又如何,产能跟不上都差点给特斯拉给整倒闭了,当一款车型大爆,还能够按时交付,是一家公司的车企背后的硬实力。
走量的车型,尉来已经能够做到把交付周期控制在一至四周,也就是一个月之内,高端与定制车型也能够控制在两至八周,在欧洲地区的交付周期也能够控制在最多不超过八周。
而一些量大的订购,例如说埃安系列网约车,在产业链受阻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不超过半年,用檀锦程在接受采访时所言那样,在交付周期方面,尉来领先于同行至少两年。
在销量上,BYD追赶得很快,但是在交付周期上BYD差尉来太多了,尤其是在年底时期,长安工厂生产受阻,让BYD一些热门车型的交期甚至延长到了半年之久。
至于其他一些包括合资,新势力品牌的“期车”,就不需要提了,一场又一场的发布会,热度搞得一次比一次高,但是说到车子什么时候交付就装哑巴。
星途S01是尉来全面实力的一种体现,也是尉来产业链完成整合的一大标志,正是在这种实力之下,尉来敢于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
特斯拉以及马斯克显然也明白这点,国内市场他们暂时除了提升品质以及降价促销之外,没有太好的办法,但是在欧洲市场他们必须全力阻击尉来。
通过星途S01,尉来拿到了在大众市场上的定价权,通过尉来L1,增程式的定价权掌握在尉来手里,而星河P1则是尉来在混合动力市场上的一种尝试。
2022年1月1日,特斯拉官宣下调在ZG地区的毛豆3以及毛豆Y价格,其中毛豆3后驱版本的价格下调1.4万元,高性能版本降价1.8万元,调整后起售价下调为26.59万元,而标准续航版的价格已经在之前下调至23.59万元了。
至于说毛豆Y,售价幅度更大,后驱版本下调2.8万元,四驱版降价3.7万元,起售价下调为28.89万元起,这一调整比特斯拉内部战略足足提前了十个月。
尉来的反诉,两款热卖车型的大幅调价,在资本市场的得到的回应就是特斯拉股价连续四个交易日大跌下挫14.4%,市值蒸发 1273亿美刀。
“特斯拉的高估值,需要重新审视了。”
国内这边,尉来集团CEO李响,针对特斯拉连续四个交易日的大跌,在微博上做出了回应,反垄断的调查是尉来不愿意面对的,而如果说马斯克最不愿意面对的,应该就是特斯拉股价的下挫。
2022年的开年,双方就毫无保留,你来我往,火力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