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蒋琬 (第3/3页)
击魏国的魏兴、上庸两郡,并非是好计策。
魏兴、上庸两郡并不是魏国的重要城池,即使攻克了也不能向北进攻宛城、洛阳,何况水军顺流而下,
依靠的是水势,水军离开了河流就没了士气,当初刘备进攻东吴就因此遭遇失败。
魏国凭借坚固的城池防守,就算蜀国军队发起十次进攻,也会有九次遭遇失败。
因此蒋琬死后,费祎又被刺杀,而蜀汉无人可继。
清朝学者端木埰评价:蜀汉优秀的文臣武将都早死,武将只剩下一个赵云,
文官只剩下一个蒋琬,如向宠、董允及其以下的人,都不堪担任大将和丞相的重任。
蒋琬早年担任广都县长,碰到刘备巡视,蒋琬荒废县中事务,被刘备罢免官职。
蒋琬被免官之后,晚上梦见一头牛出现在自家门前,流了很多血,蒋琬心里很不安,于是去找赵直解梦,
赵直说:“梦中见血说明是非分明,牛角及鼻,有“公”字之像,你将来必定位至三公,这是吉祥的征兆。”
蒋琬不久就被重新启用,后来果然位列三公。
他是诸葛亮的接班人,执政期间,政通人和,经济复兴,特别是其“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的执政理念,
使得百姓安居,他心胸宽广,不以公权报私仇,面对顶撞冒犯之人,总能一笑了之,他执政十余载,
不但遵循诸葛亮的治国方针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另一方面派遣姜维率军西进,寻找北伐战机,
而他也是蜀汉政权后期的中流砥柱,为蜀汉政权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便是蒋琬,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二十多岁的时候便已知名当时,后跟随刘备,以州书佐的身份跟随刘备入蜀,被任命为广都县长。
刘备曾以游览的名义突然到达广都,见到蒋琬喝的烂醉,不理县中事务,于是大怒,要把他治罪处死,
诸葛亮为他求情说蒋琬是辅佐朝廷的人才,不是当县官的材料,他施政以安民为本,不注重表面的修饰,
希望刘备再详加考察,刘备素来敬重诸葛亮,便不对蒋琬治罪,只是将他撤职。
公元219年,刘备为汉中王,蒋琬入朝为尚书郎。
公元223年,刘禅即位,诸葛亮设立丞相府,任命蒋琬为东曹掾,后被举为茂才,
蒋琬因自己与诸葛亮亲近而怕外人非议其任人唯亲,于是不受此职,执意要让给其他人,
诸葛亮说如果为了避亲故而舍弃了有德之人,就会使百姓遭受苦难,后蒋琬升迁为丞相府参军。
公元227年,诸葛亮驻扎汉中,蒋琬和丞相长史张裔统管丞相府的所有事情,至公元230年,
接替张裔任丞相府长史,加抚军将军,诸葛亮多次出兵,都是蒋琬供给充足的粮食和兵源,
诸葛亮常称赞他志向忠诚高尚,是和自己共同辅助王朝大业的人,
又秘密向后主上表,说如果自己有什么不幸,可以让蒋琬来接替,将军政大事交给他。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蒋琬被任命为尚书令,不久,又加官代理都护、假节,
兼任益州刺史,并升迁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当时蜀汉刚刚丧失统帅,
众人都感到危险和恐惧,而蒋琬受到提拔,地位在群官之上,他既没有担忧的神色,
也没有高兴的表情,神色举止和平常一样,因此众人渐渐服了他。
公元238年,刘禅下诏蒋琬开府治事,次年加封大司马,蒋琬率军屯驻于汉中。
东曹掾杨戏生性傲慢不讲礼节,蒋琬与他交谈时,他竟不应答,
于是有人想再杨戏和蒋琬中间挑拨,说您与杨戏谈话,杨戏居然不回应,
这是对上怠慢,而蒋琬认为人的想法各有不同,如果杨戏赞同我说的话,
则不是出自他的本心,如果反驳我的话,就会显示我说的不对,于是只能默不作声,
不作回答,这才是真正的爽快人。还有督农杨敏曾诋毁蒋琬说他做事糊涂,远远不如他的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