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35章 皇太子的十年之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935章 皇太子的十年之约 (第1/3页)

    甘肃省,银川府。

    三十年间,自从西北大乱之后,银川城就没有像现在这样热闹过了。

    而曾经遍布这座城,乃至整个西北的天方教痕迹,也基本被抹除的干干净净。

    如果不算银川城内外那些突兀的山包,以及一些万人坑、化人池等等小地名的话,这里已难寻天方教痕迹。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留下。

    万五带着兄弟江大旗、何在礼等人,跟着辽王府功曹参军正在参观银川车站外一座巨大的山坟。

    大虞基本制度承接大明,但在拓殖、工商、文教等新事物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拓殖方面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大虞的亲王府官职,不是承接明朝,而是基本沿用唐朝。

    因为明代的藩王被朱老四和他的后人们一通猛打,完全成了被圈养起来的肥猪后,明代亲王府的制度,也做了相应改变。

    变的不像是藩国治理衙门,而更像个动物园管理机构。

    而大虞的藩国是要在外充当边防屏障和文化输出灯塔的,自然不能照搬明朝的。

    反而是唐朝这种保留了古典军国主义特点的亲王府,更能适应现在的需求。

    于是在几经变动之后,大虞亲王就藩后的藩国治理机构终于确立。

    其中藩国亲王下辖三个直属机构,亲卫府、帐内府和国事府。

    亲卫府管军,设亲军卫和左中右三近卫,每卫三千人为基准,说是卫,实际上就是师,这一万二千人就是藩国的常备军力。

    当然,考虑到各藩在外都有兼具任务,一万两千人在热兵器时代完全不够用。

    所以亲军和三近卫中的老兵关键时刻都可以作为基层军官使用,完全可以把一个卫膨胀到六到九千人的规模。

    帐内府就是莫子布的内廷,国王的秘书、侍卫,国王私人财产等事务和王国后宫管理等,都由他们负责,以藩国侍读学士为首。

    国事府则是协助国王行政的,以国长史为首,下设司马、祭酒、典军和八曹参军等。

    其中司马和典军负责藩国民兵,也就是说极端情况下,藩国还可以大量招募民兵扩军。

    而这个带领万五等人参观的功曹参军,就是辽王莫洲杊专门安排在银川,负责为辽藩招募人才的。

    “昔日西北大乱,教匪狂妄至极,声言宁要一茴,不要十汉,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生灵涂炭。

    凡我父母兄弟、妻儿子女尽皆被屠戮,我汉家有在西北被连根拔起的可能。

    是以,当时陛下虽还未击败满清,也立刻从本就兵员紧张的军队中抽出五万人马。

    交由大将军,驸马都尉,老夏王爷率领,前来西北吊民伐罪,解百姓倒悬。

    老王爷殚精竭虑,十年方才功成,只是剿灭教匪之后一清点,陕甘两省,竟然只余百姓数百万,十停中已经去了七八停。”

    “山河尽被染红,沟壑皆遗尸骸,凄惨,实在凄惨!”

    西北大乱已经过去三十年了,但遗留在国人心中的创伤,依然没有被抚平。

    当然,其他从山西、河北来的人还好一些,虽然这些地方也有教徒,但没有西北这么极端。

    且这些地方的教徒深处汉民包围中,等到西北乱起,朝廷以雷霆手段诛灭,他们惊惶之下,一部分背井离乡逃亡他处,掩盖曾经是教徒的事实,又变成了汉民。

    一部分则公开表示自己所信不与西北同,三十年来在监管之下,第二、三代成长为了骄傲的大虞国民后,也渐渐不再信教。

    因此西北大乱并没有波及到中原,中原人对于这件惨事,也不过是道听途说而已。

    但万五等人,那是听得双眼冒火,牙齿咬的咯咯作响。

    因为他们是陕西人,当年发生这一切的时候,一些人已经有了记忆,没有出生的,父祖辈也正是那场大乱的亲历者。

    很多人家族中还有大量亲属被杀,功曹参军的话,激起了他们心中无限的愤怒与仇恨。

    “这座山坟里面,埋葬的就是昔日银川城破后的罹难者,共计六万四千三百余人,上到八十老翁,下至刚出生的奶娃娃都有。

    战后,老王爷奉陛下之命,在此地以帝王将相的规格建山坟,一来为安葬他们,为他们超度,二来为了警示后人。”

    功曹参军说到这,突然卖了个关子,“你们可知道,陛下想警示后人的是什么吗?”

    众人一听,七嘴八舌的各抒己见,但中心思想就一个。

    那肯定是要警示我们这些后人要忠君爱国,好好做陛下的赤子,这样就算有难了,陛下也会派大兵来解救。

    “对,但也不对,忠君爱国这是肯定的,但不是陛下要在这里警示我们这些后人的。”

    “陛下要警示我们的,是永远不要忘记身为汉家郎的荣耀,不要忘记汉唐的雄风,不要忘记我们的文化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最悠久的。”

    “忘了这些,就是忘了根本,就会导致西北大乱的再次发生!”

    功曹参军说的慷慨激昂,额头青筋暴起,此时汉人心中一般认为西北绿化,就是汉家失去了荣耀所致。

    当汉人不觉得汉人身份是最宝贵的,就会信仰蛮夷的邪教,导致兄弟相残。

    当然,这种想法以西北人居多,一来他们受创最重,二来大虞朝的西北就是皇汉的大本营,极端民族主义嘛,不这么想就怪了。

    “大人.。”江大旗一开口就知道自己称呼错了,于是立刻改口。

    “官上说的没错,当年先父就是罹难在这次大乱中,凤翔府教匪起事,先父宁死不降,最后被害在斜谷河边。”

    江大旗双拳捏的咯吱咯吱响,眼球仿佛要从眼眶中突出来一般,豆大的泪水,从两边眼角哗哗而下。

    他的父亲当年是凤翔府太白县小有名气的神童,十六岁就中了秀才,大虞恢复江山后,他父亲日夜在凤翔府活动,准备欢迎王师。

    结果还没等到那一天,教匪就突然起事,全家大部分人都死在了乱军中。

    每当江大旗在终南山上挥汗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