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五零章 著作权和审查制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五零章 著作权和审查制度 (第1/3页)

    朱简烜有了思路之后,就亲自提起笔来写一些简单的提纲,然后把内阁负责处理文件的秘书叫来。

    自己按照提纲口述,让秘书敲键盘打字,把自己的要求变成文字。

    经过四年多的筹备,大明的计算机性能跨越了一个新的阶段,已经能够直接通过电传控制打字机打字了。

    也能通过电视机来显示文字了,可以实现输入和输出的直观显示,进入可视化操作阶段。

    这一套体系中最关键的技术有两个,首先是编码规则也就是输入法的逻辑。

    朱简烜同时引入了五笔和拼音两个方向,一个学习成本高但是效率也更高,一个学习成本低但是效率也更低。

    在计算机性能较低的时代,无法通过复杂的程序实现辅助筛选,拼音输入法的效率与五笔的差距很大。

    所以现在用上计算机的专业文字处理人员,基本都是直接选择了用五笔输入法来操作计算机。

    另一个关键技术是文字的标准点阵显示方法。

    用点阵来传输和表示图像和文字的方案,是朱简烜早就提出来应用在电报系统上的。

    现在可以直接引入计算机系统,自然也没有什么难度。

    就这样,在朱简烜的提示和指导下,迅速完成了基本的计算机办公基础框架的构建。

    现在能直接处理朱简烜当初拟定的常用字表上的八千个字了。

    自然也可以实现计算机办公了。

    只不过当前这个市场环境下,计算机办公的成本高到了离谱的程度。

    主要是实现这种电子办公的设备,是这个时代都是最为顶级的计算机,根本不是普通用户能够承担的。

    用这种东西办公,就像是专门部署一套类似银行服务器的机器,单纯用来记录文字和打印。

    对于绝大部分普通用户而言,他们宁愿用这些钱来雇人手打甚至手写文字。

    就算是对大部分朝廷机构和地方衙门而言,也是直接雇人来手写或者用打字机手打文字的成本更低。

    所以,目前除了本来对计算机本身就有需求的机构和部门,就只朱简烜的办公室、内阁和尚书台等少数几个地方,专门设置了计算机电传打字系统。

    不过这个情况应该很快就会有所改观了,因为朱简烜让工程院研发的光刻系统基本完成了。

    光刻机生产线已经建城,芯片生产厂也已经在建设中了。

    等到有了早期光刻机和量产型的芯片厂,就将芯片生产从手工业时代推进工业生产时代。

    同时能快速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能够生产集约化的微芯片和内存芯片。

    到时候能够直接处理文字的计算机,规模会缩小到后世典型的台式机的规模,也就能在朝廷官方机构普及电算和网络了。

    朱简烜作为皇帝是不计成本的提前用上了传统方式。

    朱简烜按照自己的提纲口述接下来的安排,首先责令教育院负责组织筹建文艺部和不同登记的文艺学校。

    教育院下属的文艺部,负责研讨和总结、戏剧、词曲、电影等通俗文艺作品的创作知识、技巧、理论,文艺学校则负责传授这些知识和理论。

    这些东西做得好的,同样可以授予生员功名,享受和普通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一样的社会福利。

    说明文艺部的接下来的重点研究方向,说明自己对文艺学校的设想。

    重点是创作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至于高雅作品,会有真正的爱好者去创造的,不需要专门的引导和协助。

    然后责令刑部和礼部组织人员修订《著作权法》,说明修订的方向和原则,主要是保障创作者的权利。

    同时责令商部,拟定著作权交易的制式合同,采用与著作权法相同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规范文艺作品审查登记制度的原则。

    这个世界的大明,有崇祯皇帝留下的早期著作权保护法,内容总体上是比较完善成熟的,应该是参考现代著作权法拟定的。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面,已经在逐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了。

    不过朱简烜觉得,这个著作权保护法是有问题的,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做一些针对性的修订。

    主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