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章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七) (第1/3页)

    屋里有些安静,有些尴尬,只有茶杯碰桌的轻响回荡。王博文干笑了一声,说道:“你这倒是说我们没眼光了。”

    陈旭冉叹了一口气:“是吧……还是我和你干爹有些想多了,哎,拿着钱就不知道干什么了,总想霍霍出去。”

    徐明看着这两位,虽说他是首都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得主,但在王博文和陈旭冉面前,他也得乖乖低头,一个是榕城做出不少实绩的制片人,一个是榕城电视一姐,还是旭慧地产的老板,论实业论能力,不说是他长辈,也是他的前辈。可眼下两人却在征询张晨的意见,且在张晨的反驳之后,两人也偃旗息鼓,而且陈旭冉还自责起来。

    这反差直令他有些诧异。

    “你们不是没有眼光。”张晨却在此刻摇摇头:“相反,你们很有眼光,但是有点赌了。这不是好的策略。”

    “我和你干爹都不懂这些投资,就只是看什么好想做什么。”陈旭冉又高兴起来:“所以你看我们还是有其他的办法?”

    “我觉得现在还是要充分把电视的优势利用起来,把电视的优势转化为影视,结硬寨打呆仗。这样按部就班其实就很好,如果贸然上院线,就是把钱扔火里了。”张晨道:“做栏目剧,轻喜生活剧那种栏目剧,做电视电影,再把广告赞助和播出资源捆绑起来,有了现金流,有了观众基础,有了口碑,过几年,等到互联网广告和票房能够共振起来,那时候再冲击院线,胜算才大。”

    “我的意见是,想把现有的影响力,人脉,观众缘,给变现。变成可以复制的东西。譬如现在就可以趁热点火,推出《情感调解室》的栏目剧,也可以做一些《办公室故事》,亦或者《我与极品婆婆的斗争史》这类家庭喜剧,能最大限度减少风险,能盈利,顺便把品牌给建立起来。”

    轻喜剧的市场一直都很好,类似《生活大爆炸》,《老友记》,国内往后随着互联网发酵的《武林外传》《炊事班故事》,韩国的《搞笑一家人》都是成功代表。

    电影那种投入大,资源要求多的,根本不适合眼下的他们,反倒是利用电视人脉和资源,搞出这种轻喜剧题材,地方电视台应该还是愿意出钱的。

    “你说的这几个,光听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