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2章 瑞典文学院终于低下了它那高傲的头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12章 瑞典文学院终于低下了它那高傲的头颅 (第3/3页)

    他们没法像奥斯卡等其他行业的一番奖项那般硬气,就是不和解,就是不低头——

    文学与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引领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自诞生以来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精神食粮,还是所有人公认的“高逼格”商品。

    电影电视明星,歌星舞星这些充其量不过是资本捧出来的戏子,真正能做到全栖且自力更生的这类明星,也早就跳出荧屏自己成了资本方。

    唯有文学家。

    他们只以作品分高低,只以思想论英雄。

    北川秀本人没问题,社会又在往信息大爆炸的方向发展,他如果成为第二个拿不了奖的列夫·托尔斯泰,那完蛋的只会是诺贝尔文学奖。

    因此谢尔其实非常头疼昨天佩特·迪蒙的那番冲动行为。

    他真的很怕北川秀会选择撂挑子不干。

    但此时此刻,提到要让文学院出版社全权负责他的所有,北川秀非但没有拒绝,还清清楚楚的列出了五个要求。

    那就是说,他也想真的和解了。

    长出了一口气的谢尔立即点头允诺,这些要求他身为评委会主席和学院院长能自己下决定,想来也不会有人跳出来反对。

    提这些要求,是因为北川秀不想被人坑第二次,也不想事到临头又出什么幺蛾子。

    只要权力牢牢掌握在他手中,那大概率不会出现上次谷崎一郎那般,借日本文学学会会长之名,害他成为众矢之的的情况。

    至于要一半的收益,倒不是北川秀在乎钱。

    初来乍到时,北川秀很缺钱,很需要钱,也想大把大把赚钱,因为那时没钱。

    现在他和梦子在美国设立的家族信托基金,每年的利息都足够两个小家伙和他们衣食无忧了。

    金钱不再那么被需要。

    但他不要,不代表别人不要。

    利益永远是结盟最好的催化剂,也是掌控他人最好的道具。

    北川秀拿走一半利润,剩下一半他们再分就会有点紧巴巴,那做事相对会高效一些——

    到时候事情真成了,再让利一点回馈那些出了力的人就行了。

    谢尔不知道北川秀还有这么深的考虑,他只是单纯觉得要一半也不过分,毕竟这是学院求人,让利无可厚非。

    两人在口头上达成协议后,其他终身评委也是欣慰一笑,为北川秀和瑞典文学院正式的冰释前嫌感到开心。

    唯一有点难受的是马悦然。

    他其实非常想接手这个生意,最好让北川秀把独家授权给他名下的出版社。

    但他也知道,北川秀的名气太大,这生意利润太多,他是吃不下的。

    现在北川秀被学院挖走了,他也只能继续关注高行健,希望这个华裔法国文学家的新书能砸出一点水花来。

    翌日中午。

    北川秀和奥利维亚辞别了瑞典文学院的一众泰山北斗,分别登上了前往东京和巴黎的飞机。

    看着窗外的风景快速倒退,感受着飞机骤然升空后的失重感,北川秀长出了口气。

    这趟瑞典文学院之旅还算顺利,该做的事都做了,也没出太多意料之外的变故。

    闭上眼,靠着舒服的靠背,北川秀开始了复盘和对未来的打算。

    佩特·迪蒙的事算是一个小意外,既然让自己恶心了,那自己到时候就用更恶心对方的《7月22日》来让他们后悔招惹自己。

    之后同时还要写的还有《洛丽塔》和三部曲的另外两部。

    除此之外,在日本本土格外火爆的《环界》系列也要快点出第二部。

    这么一想,自己在新世界九十年代的最后一年还挺忙碌的。

    北川秀惬意一笑。

    这样的忙碌让他又找回了之前的感觉。

    也许这些作品之后,自己的真实文学创作能力又能更上一个台阶了!

    “我才二十七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是五十年。

    迟早有一天,我能靠自己的双手真正拿到一次诺贝尔文学奖!”

    北川秀坚信这点,文学创作热情前所未有的又高涨了起来。

    也许千禧年后,是时候尝试一下纯原创作品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