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签售会 (第2/3页)
想,围棋的胜负,是决定于谁犯的错最少,而不是谁不会犯错的问题。
人的一生,又有谁能不犯错?没有走过错路呢?
应该在乎的是:能否知错?能否改过!
我听说很多围棋职业棋手,下完一盘,都要复盘解说,复盘能查出许多错误来。
这个习惯对我们的生活也很有用,像是我们作家的写作也是这样,每写完一部,也都复盘一下这部的优缺,反省一下自己,这才能粹炼出更精湛的写法,生活就更是如此了,多多复盘,更能养出一个更完美的自我.”
“说得好!”
一番话说罢,掌声雷动。
江弦这话讲的就非常有人缘。
没有在自己不擅长的围棋领域对旁人指指点点,而是讲自己从棋局中参悟到的道理,将重心转移到自己更擅长的文化领域上。
一番话,彻底将今天观看棋局的观众推向热情的高潮。
海淀这边的主办方也很机灵,好不容易逮住江弦当然不能轻易错过,等棋局结束就拉着江弦商量,能不能参与一下海淀这几天的“文化之夜”,参加一下图书签售活动,和读者们握握手,说几句话,可以的话再签个名之类。
江弦不想答应,毕竟这几天说好了是陪家人。
海淀这边工作人员又劝说起来,说占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是露个脸而已。
江弦一合计,这种签售活动他确实参加的比较少,既然用不了多长时间,而且又是为文化宣传做点贡献,赚不到钱但很有意义,干脆答应下来。
不能远离群众啊。
即便是刘天王来了内地也还得接接地气呢。
不过这年头的作家真跟大明星似得,江弦一到签售现场,整个现场都骚动起来了。
在场的人群全都跑到门口两侧,挤挤攘攘的抢位置,给中间留出一条道路,不一会儿,掌声又暴风骤雨般响起来,江弦踩着中间的路,一边拍着手一边满脸微笑的进来。
说实话,面对这场景很难有人不享受其中的。
他也真赶上了好时代。
后世的作家们哪还有这排面。
让江弦没想到的是,这活动冯骥才也在。
这小子这年头也真是人气作家,可惜他家在天津,京城好些事情都搅弄不着,掺和不了,但他又不甘寂寞,所以三天两头的不在天津待着,跑来京城溜达。
“老江、老江,听说你最近写本,儿童文学?”冯骥才和江弦打过招呼以后就开始打听这事儿。
“丫消息挺灵通啊。”
江弦乜他一眼,“你从哪听来的?”
实际上大冯这会儿地位并不低,人前几年就是国家政协委员了。
不过他和江弦之间实在太熟,俩人地位也差不出去多远,说话一向比较随意。
“我前些天去吃饭,桌上有个鲁院的朋友,说起今年鲁院的毕业作品,给我们透露了下名次,第一名就是你的新,还没发表过。”
“怎么了?你要看看?”
“那肯定要看看啊,不过.”
冯骥才换一副嘴脸,嘿嘿一笑:“今儿正好撞见你了,不然我打算过两天上你家去说呢,有个事儿你务必答应我。”
“啥事儿?”
“你把这稿子约给我吧。”
“约给你?”
江弦瞥他一眼,“《天津文学》啊?”
“ber。”
冯骥才拍拍脑袋,“《中国作家》。”
《中国作家》,这是前年中作协创办的一部刊物,主编冯沐,最开始是双月刊,后来是月刊、半月刊,再后来才改成了后世熟知的旬刊,也就是每隔10天出一次。
从这个改的经历就能看出,这部刊物虽然这会儿不起眼,但在后世体量非常大。
事实也正是这样,《中国作家》在后世是文坛体量最大的文学阵地,在中文文学期刊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向保守的冯沐,在《中国作家》创刊号上提出的办刊方针是:
“百花齐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