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六章 两面营围先打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六章 两面营围先打援 (第1/3页)

    前后攻克济阴,只用了四五天。

    却出济阴,沿济水东北而上,过乘氏,便入东平郡界。

    再经雷泽县境,眼前豁然开朗,系是一片浩瀚的水域,波光粼粼。深冬时节,水势虽稍敛,依旧横无际涯,芦花胜雪,寒水苍茫。水鸟掠过灰蒙蒙的天空,鸣声清越。泽畔泥泞的滩涂与黄白的苇荡间,水道纵横,舟楫难行。正是上古九泽之一,巨野泽,亦名大野泽、广野泽。

    在这巨野泽西北岸,约居泽之南北正中处,紧邻水岸,距雷泽县城百余里外,矗立着一座城池,则便是东平郡治所郓城县的县城。

    李靖攻克济阴县城的当日,郓城城外,一支兵马刚筑好营地。

    郓城东侧原本距巨野泽四五十里,然经开皇十八年、大业七年等黄河决堤,洪水经濮水、济水注入大野泽,湖面随之扩张,——早先大野泽虽已不小,南北二三百里、东西百余里,如今侵占了泽边的大片田地,却更扩至周回五百余里,郓城东部与泽岸的距离也因此拉近,现下不过三二十里。城东这一带由是多湖泊、沼泽与湿地,不便筑营。城北亦受洪水与巨野泽的影响,湖泊、草泽密布,同样不适驻军。故此,这支兵马的营地主要筑在城西、南两面。

    这支兵马,正是高曦所率攻取东平的汉军。

    则为何李靖已攻克济阴,高曦部却才刚在郓城的县城外扎营?

    缘由很简单,东平郡的徐圆朗,守御之策与孟海公大不相同。孟海公系将全军收缩於济阴城,徐圆朗的部曲更多,仅在东平的兵力,老兵、新兵合计便有一万四五千,遂其采取的是节节抵抗之法。先以郓城外围城垣消耗汉军兵力,再集精锐据守郓城。

    因而,高曦率部进入东平郡后,并未直趋郓城,而是先攻下了郓城西侧的甄城县城,肃清了此地守军。乃到此际,才兵至郓城城下。甄城县位於东平郡与东郡交界处,是进入东平的必经之地,不先歼灭此处守军,便会留有后顾之忧。

    李靖攻克济阴县城、擒获孟海公是在当日之午时前后。

    高曦部在郓城西、南两面营地筑就之时是在这天的下午。

    营筑成后未几,城西主营的望楼上,十余吏、将随高曦登临,一同观望郓城内外的守备情形。

    但见东边烟波浩渺的巨野泽之畔,一城耸立,城高三丈,外为丈余宽的护城河环绕城郭。护城河再外数里,城西、城南,各有营寨,寨前皆深壕鹿角,戒备森严。城头旌旗招展,拍杆、投石车错落置放,垛口后守卒持矛警戒。往城门处眺,可见城西、城南,皆设瓮城。

    较之济阴县城,郓城的城墙明显要新得多。

    这座城墙确是近年新筑。大业七年黄河水患,洪水注入巨野泽后倒灌入了郓城城中,城郭半没,水深丈余,夯土城墙因浸泡坍塌近半。当时郡府、县寺只得在城西北高地临时修筑土堡办公,待洪水退去,才征用民夫,重新建起了如今的郓城城墙。

    徐圆朗能在东平郡起事,直接原因,固是杨广大兴土木、三征高句丽,不恤民力,但黄河水患淹没了大量良田,又洪水裹挟的泥沙富含盐碱,即便退去后,也致使周边万顷良田尽成卤地,减产严重,而杨广为征调辽东军粮,仍强征赋税,引发百姓弃地逃亡,实在没法生活却也是一个原因,或言之,是直接的导火索。此外,水患过后的河堤修缮,及郓城城墙的重建,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