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两面营围先打援 (第2/3页)
算是个原因。重建就得动用兵力,百姓早已生计无着,还要被迫服劳役,这不是岂有此理?
眺望着郓城县城的防备,从在高曦身边的一个文吏抚须叹道:“焉不知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乎?昔年水患肆虐,民不聊生,郡府不思抚恤,反强征饥民,重筑此城,其所为者,防民乱也。於今城虽得新筑,据者却是谁人?防贼而城反为贼得,可堪嗟叹!”
却是诸吏、将一边与高曦观望城防,一边议论,正是说到了郓城城墙新建此事。
说话这吏年约四旬,清癯儒雅,三缕长须随风轻拂,是取河内时所降之新乡令萧绣。
改制后,他被任为了高曦此卫军的长史。
另一人接口笑道:“据者却是谁人,长史这还用问么?管他谁筑的城,也管他现据者谁人,不出旬日,却必插上我大汉旗帜!”
他豪气干云,引得诸人大笑。却甄城的徐圆朗部守军,约三千余人,两三日的功夫就攻了下来,不可谓不迅捷,乃是诸将、高曦部全军上下,现皆是士气高昂。
高曦轻咳了声。
诸人赶紧止下笑声,视线齐注於他的后背。
高曦没有回头,仍是扶着栏杆,望着郓城县城,说道:“城系新筑,坚壁深沟,西、南两营亦坚。探报城内外的守卒共计上万。又昨夜斥候急报,公等皆知,任城之徐师顺引兵数千,已在来援郓城的路上。此城能否速下,实不敢言。公等切勿因甄城小胜,便即骄矜失态。”
与李靖的“初出茅庐”不同,高曦是汉军的宿将了,又改制之后,他这一卫军的将校,颇多他旧日在府兵中的袍泽,故他在他部中的威望甚高。
加上他治军素来军纪严明,一语既出,诸将尽是收起笑脸,躬身叉手,肃穆应诺。
特别刚才接腔萧绣此人,尤是自责请罪,说道:“末将一时忘形,请大将军责罚!必不敢轻敌!”这将身形健硕,三十来岁,有点罗圈腿,这是常年骑马造成的结果,名叫独孤曷,也是高曦此前在府兵时的袍泽,时任骑兵校尉,现任高曦部中的车骑将军,统带骑兵一部。
高曦说道:“四郎之名,勇士之意,临敌进战,固当勇往直前,然战前谋敌,却须谨慎。骄兵必败之理,无需俺再多说吧?”
响鼓不用重锤。独孤曷亦参与过征高句丽之战,其人虽是个冲锋陷阵的勇将,生性粗豪,但这道理,他当然知晓,就凛然应诺,答道:“谨遵大将军教诲!”
待高曦停下话头。
萧绣身边一个文吏问道:“大将军,营已筑成,底下是休整一两日,还是明日便攻城?”此文吏亦清雅打扮,为李善道取清河郡时,与崔义玄等一同从附的张文焕,现为高曦军中参军。
高曦再望了望郓城县城、城外守营,随之转向东边望去。
越过巨野泽,便是鲁郡的任城县境。
任城县城距此地,直线距离约莫百余里。
他沉声说道:“任城至此,两条陆路可行。或北绕泽畔,经平陆,转南而下;或南绕泽畔,经巨野、雷泽,转北而上。两途皆二百余里。两条路的远近差不多,皆二百多里。我军现筑营郓城之西、南,料徐师顺部来援郓城,当不会走巨野、雷泽这条路,很有可能,他会走平陆这条路。他如果走这条路,过了平陆后,在来郓城的途中,湖多有山,却是有利於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