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李法主无奈行险 (第2/3页)
说,他觉得李密此策有点行险,但他却也深知李密为何欲行此策,——或言之,李密为何在这个时候,急於打开新的突破口,无它缘故,当然还是因为后方不稳、军心也不甚稳,魏军不能与汉军长期对峙之故,他便说道:“明公此策,说险确有几分险,然也绝非妄为,成功之望非小。只是不知,敢问明公,欲择何人为将?”
策略再好,也得人来实行,主将的人选很重要。
“本该劳公领兵偷渡,最为稳妥,然进击白马,尚需借助公力,参赞军机。”李密语气恳切,说道,“我意,以李士才、常何二将为统兵之主,裴公以为如何?”
裴仁基立刻就明白李密为何择他两人为将。
李士才名声虽不及王伯当、单雄信显赫,却亦是李密麾下少数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去年克洛口仓后,他曾引兵十二万,攻拔河阴,围攻洛阳期间亦屡担方面之任,且对李密忠心耿耿。常何虽少独当一面,但却和秦琼、程知节、罗士信等相同,亦是李密帐下有数的勇将之一,且心思缜密,同样忠诚可靠。以此二人搭档,确是合适人选。
“李、常二将,足当此任。”裴仁基表示赞同,继而说道,“然臣有一愚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公请言之。”
裴仁基说道:“攻河阳外城者是单雄信,为便於两军更好协同,臣愚见,或可再遣一人同往?”
“何人?”
裴仁基说道:“明公,何不令邴元真亦随军?”
李士才、常何都不是瓦岗系统的人,与单雄信算不上熟悉,配合方面确有不足。
邴元真就不同了,他也是瓦岗出身,与单雄信很熟。
李密听得裴仁基建议,却是略微迟疑。
邴元真贪财好利,品性有亏,尚在瓦岗时,李密便不喜此人。当初称魏公后,用其为书记,实是碍於翟让举荐的情面,但即使用了,却一概军机要事,李密向来不召他参议。此次邴元真跟来管城,也只是在帐下听用,未曾参与过谋划。
然转念一想,裴仁基所言确乎有道理,是得有个人与单雄信配合才行,总不能将徐世绩派去,——真派了徐世绩离开自己,去到河内这个李善道的地盘,李密还真不能放心,而又除了徐世绩,够分量与单雄信配合的,也只有邴元真了。
他终是颔首,说道:“公言甚是,便依公言,令邴元真随军。”
见裴仁基没有别的意见了,李密乃又再问祖君彦、郑颋等人意见。
不得不承认,李密的军略才能出色,祖君彦、郑颋等都差之甚远,何况连裴仁基都赞同了,他们还能再作甚反对?皆叉手应道:“明公妙计,臣等皆无异议。”
於是计议遂定。
李密不再迟疑,当即下令,说道:“今日便悄悄传下令去,精选锐卒万人,备好浮囊干粮,明晚开拔,潜赴温县渡口。”又令,“即召李士才、常何来见!”
他需面授机宜,细致部署。
等不多时,二将应召而至。李密拉着两人在沙盘前,先将己策道出,接着细细拆解行施的过程,从行军路线到渡河时机,再到登岸后的部署、怎么攻打河阳北城,一一叮嘱。
细议良久,详述方略,叮嘱要点,不再赘述。
只说军议散后,郑颋回到宅中,却有一人已在等候,乃是张亮。
恭恭敬敬地行礼罢了,张亮见郑颋面色轻松,与近日来的凝重截然不同,心中疑惑。
却自李密到管城之后,虽然通过围攻雍丘、计败高延霸、进围太康,表面上看魏军已扭转态势,四处进攻,汉军处在了守势,但后方洛阳的王世充威胁与内部军心不稳的隐患,始终如阴云笼罩,令李密及近臣们压力巨大。张亮对此焉会不知?郑颋突然轻松,必有缘故。
张亮便试探问道:“闻公方才被召去议事?莫非已有破敌良策?”
郑颋心情颇佳,抚须笑道:“然也!魏公确已定下妙计!”
张亮身份卑微,虽因举报有人反叛之故,被李密视为忠心,其后稍得任用,然地位到底不高,自告奋勇先期跟着贾润甫等来到管城后,他知郑颋出身高贵,深得李密宠信,就对郑颋甚是巴结,常来走动。此刻见郑颋愿开口,忙上前一步,说道:“下吏愿闻其详。”
郑颋对他印象不错,便不瞒他,将李密奇袭温县、虚实相间的计策与他说了。
谁知张亮听罢,却是大惊失色!
他平日留心收集情报,对李善道麾下的屈突通、薛世雄等老将以及新近崭露头角、数日克东平的李靖之能,俱颇为了解,他急声说道:“公觉此策可行?下吏以为太过凶险!”
“哦?凶险何在?”
张亮说道:“汉王多谋,其麾下屈突通、薛世雄皆宿将,李靖更是奇才,焉能料不到此?若行此策,李、常诸将恐遭不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