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第1/3页)
请大家打开补充讲表第十一面。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
这一段是引用佛陀在《大乘阿毗达摩经》上,说我们有情众生的生命有一个明了的心识,这个心识有什么功能呢?“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它能够做我们无始劫来善、恶、有漏、无漏种子的依止处,也能够做一切的色心诸法的依止处。换句话说,它能够摄持无量无边的种子,由这个种子又生起现行,这个现行又去熏种。因为种现的相熏,使令我们在整个生命当中有六道轮回的流转;也因为种现的相熏,才使令一个修行人有涅槃的证得。
换句话说,由这个明了心识的摄持种子来变现果报,才有所谓的杂染的因果,也才有所谓的清净的因果。所以这一段是说明由于第八识,所以才构成了诸趣的流转;也由于第八识,才有诸佛菩萨的涅槃可得。这一段是约着第八识的一个自相,来拢总地建立因果。以下就是一个别相,就说明它的因相和果相的差别。
二、《解深密经》: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这个是讲到《解深密经》,佛陀在《解深密经》讲到说有一个阿陀那识,这个阿陀那翻成中文叫执持。佛陀说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有一种执持的明了的心识,这个明了的心识是甚深细,非常地微细,不是我们的分别所能够了知的。它能够执持无量无边的善恶种子,它也能够执持我们这一期的果报。这当中特别讲到种子的功能,“一切种子如瀑流。”这个执持识,摄持无量无边的有漏无漏种子,它的状态是怎么个执持法呢?如瀑流。它执持种子不是一个常一不变的状态,就像那个快速的水流刹那刹那地生灭,但是它又恒常相续地流转;生灭变异,虚妄无主,但是又恒常相续;恒常相续,又生灭变异。就像是瀑流一样,种子在阿赖耶识当中的这样的一个活动变化,就像瀑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这个心识,我对这一切的凡夫,愚就是指的是二乘的这些根钝的人,我不加以说明。那么为什么不加以说明呢?这以下讲出一个理由,“恐彼分别执为我”。说假设我在一个小乘根性的人,我暂时不会为他说第八识,但有第六意识。他依止第六意识的修行,把第六意识的息灭,他至少能够成就二乘的偏真涅槃,至少还能够得到这样的一种功德。
如果我把这样的阿陀那识开演出来,他会执著阿陀那识就是一个常一主宰的我,对他反而构成伤害,没有好处,反而伤害。因为这样的一个微细的心识,根钝的人一听到以后,他一定坚定地认为这个阿陀那就是一个常一主宰的我。所以佛陀在一切的小乘的经典,只好为实施权,为什么?“恐彼分别执为我”。恐怕这些凡夫、这些根钝的二乘人去分别这个阿陀那识,就以为阿陀那识是一个非常微细的自我。所以佛陀只好在小乘的经论里面不提,不明显地提到有第八识的存在,这个是在《解深密经》里面一个偈颂。
看第三《楞伽经》。这个主要约果相,前面那个是因相,这个约果相来发明,我们看经文:
三、《入楞伽经》
如海遇风缘,起种种波浪;现前作用转,无有间断时。
藏识海亦然,境等风所击,恒起诸识浪,现前作用转。
《入楞伽经》里面讲到一个偈颂,先讲出一个譬喻,“如海遇风缘”。就像是一个大海,看起来很平静的大海。当然平静只是表面,这个大海里面那个流水,那个种子也是流过来流过去,但是表面上看起来是平静的。这个平静的大海遇到风吹的因缘,就起了很多的波浪,各式各样的波浪,可能起了善的波浪、恶的波浪。这些波浪是干什么呢?现前作用转,就从作用里面从现前转生。这样的转生,因为风的因缘没有间断,就使令这样的波浪也就没有间断。就“无有间断时,现前作用转”,这是一个譬喻。那么大海跟风、跟这样一个波浪是比喻什么呢?这以下合法。
“藏识海亦然,境等风所击;恒起诸识浪,现前作用转。”说我们这一念的藏识海,藏识就是阿赖耶,这个藏就是阿赖耶,阿赖耶识的大海也是摄持无量无边的种子。这个种子有境界的因缘的风一吹,当然可能遇到染污的因缘,也可能遇到清净的因缘,就起了种种的识浪。就是前七转识的波浪,就从种子——这个平静的海就变成波浪了,就从种子生起现行。这些现行也是现前作用转,就是刹那刹那的了别,刹那刹那在这个境界里面造业。我们看这个大海被风一吹生起波浪,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藏识——第八识跟前七转识的关系,大海跟波浪的关系。这个是我们根据《成唯识论》所引用的这个圣教量,来证明第八识的存在。
《八识规矩颂》,玄奘大师有一个偈颂讲得很扼要,他说: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浩浩三藏——能藏、所藏、我爱执藏不可穷,不管约着时间、约着空间,都是没有穷尽。渊深七浪境为风。它是因缘风一吹,就变现前七转识。这第八识的功能是怎样呢?受熏持种根身器:受熏、持种是约因地,它能够受熏持种;约着果相来说,根身器,变现一期的果报。所以因此之故,它是“去后来先作主公”,是整个生命当中的一个主人翁。就是生命会相续:种子的相续、业力的相续、果报的相续,就是依止微细的阿赖耶识的刹那刹那地相续而安立,所以讲“去后来先作主公”。这一大段,我们是引用《成唯识论》里面的教理和圣言量,来证明有第八识的存在。
大家有没有问题?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是的,因为寿暖识这三个互相地摄持。那么寿暖识,寿命和识都不是我们能够见闻觉知,所以我们一般的判断这个人生命还在不在,主要看温度。这一点跟医学界的判定有不一样,医学界的死亡判定是说这个人心脏停止了,他的呼吸停止了,这个人就死亡了。但是从佛法的角度,只要这个人的温度还在,这个人还是个有情。因为他的呼吸停止,他的心脏停止,只是前六识的了别性停下来而已。他还有一个更微细的了别性在,这个时候他还是个有情,佛法的观念是这样。一定要全身冰冷了以后,这个人是一个无情了。
佛法对死亡的判断,“去后来先作主公”。就是说我们生命体的死亡的最后是去后,它最后离开;来先,我们生命体的投胎它最先投胎。所以第八识还没离开之前,他都是个有情。他还能够去滋养增长这个色身,这个色身还不会坏;但是全身一冰冷以后,这个色身就马上开始败坏了,因为这个色身再也得不到食物的滋养了,没有阿赖耶识的“识食体”的滋养。所以有温度就表示有寿命,也表示有心识,也表示这个是一个有情众生。
【学员提问】:主任,这个就人道而言,还是说三界的众生都是这样的?
【师父答疑】:三界的。
【学员提问】:那色界天他们已经没有色身了
【师父答疑】:色界是有色身,他色身是光明的色身;无色界是定果色。
【学员提问】:那他们也是一样有…
【师父答疑】:佛陀说这个寿暖识是遍三界,识食体也遍三界,五蕴也都遍三界,不过他那个微细,微细。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是的,因为你要作一个异熟,在《成唯识论》里面说,除了它的相续以外,以无覆无记这个功能最明显。 说今天一台机器,电锅,我可以把米煮成饭,这个电锅对这个饭不能加任何的味道。不能增加它的甜味,也不能增加它的咸味,它只是把这个米煮成饭,才能构成异熟。如果说第八识是一个善性,那不能构成异熟,就会因为它的善恶会影响这个果报。所以要作为异熟体的一个条件,它本身一定要无记。它对种子的善恶,不能增加它的势力,也不能减损它的势力,唯识学的说法是这样子,才能够作异熟总报。
【学员提问】:那第七识它有覆无记的话…
【师父答疑】:有覆无记,它虽然是不是善、不是恶,但是它有覆。有覆的时候,这个覆是什么?覆盖真如,覆盖二空真如理。如果第七识能够当异熟体的时候,就是说,因为染污对于清净会排斥,它就不能够容受清净的这些善法,一定是这个东西跟那些法不能有排斥性。说你跟他要两个和合在一起,我不排斥你,你也不排斥我。说你这个人体性是一个染污,染污的体性对清净的法一定有排斥。所以第八识这个心识它最没有意见,它无覆无记,染污的、清净的、善的、恶的,它都没有排斥性。所以它能够保存它,也能够把它加以变现。后面我们会讲到,“是无覆无记”,这一段我们会说明。
【学员提问】:主任,我们要怎么以这个持种心来解释精进?
【师父答疑】:解释怎么样?精进,用持种心解释精进?这个精进,进就是不断地进步。我今天拜了一部《八十八佛》,明天又拜了一部《八十八佛》,我的功德增长了,后天又拜了一部《八十八佛》。在菩提道当中,我跟这些有漏的三恶道的果报远离一分了;跟佛菩萨涅槃的功德,我的生命的这个定位又增长一分了。这是怎么安立的呢?就是要持种心。
就是你拜了一部《八十八佛》,拜完了以后,这件事情“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是的,过去了,觅之了不可得。拜完以后,别人也不知道你有没有拜;但是持种心,有一个明了的心识把你整个拜佛的过程,全部都记录下来,全部记录下来。你三年拜了一千部《八十八佛》,它全部记录下来,这才有“精进”这件事情,你才能够往菩提道进步了。
如果没有持种心,那么这个功德怎么安立呢?就不能安立了,不能累积,我们转凡成圣不是一下子的,它是点点滴滴的,点滴滴滴;我们会堕落也是点点滴滴的。就是说虽然诸行无常,你的身业、口业、意业的活动一刹那就消失掉了。但是你的功能被保存下来了,这件事情要注意,你的善的功能、恶的功能,在你活动的当下都保存下来,都在你的生命的一个明了识里面保存下来了,它对你的未来的生命都有一个决定的影响力,这就是持种心。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这个“缘起依”是大乘论师就引用小乘的经典,佛陀在《阿含经》讲到“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对不对?说有一个心识,它能够缘生名色;而名色的活动,也能够缘生识。这个名色里面的“名”是第六意识,那么这个“识”指的是谁呢?这个名已经是第六意识了。第六意识它的活动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