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试试右舵车 (第1/3页)
眼看项国武调好了20个工人,也有了设备,
陈露阳穿上外套,找了曹青杭,两个人一起去了总装车间。
王轻舟三番四次让自己给进出口预展出谋划策,他也要去摸摸总装车间的情况,这才好提出看法。
此时的总装车间里,几辆小汽车正沿着装配线缓缓往前走。
曹青杭领着陈露阳顺着装配线往前走,边走边介绍。
“咱这批车,和以前下线的可不一样。”
“首先是外观,进出口展览讲究第一眼印象。原来那批车的漆面,时间一长就发暗,这次我们特意用了新配方的金属漆,亮度和耐候性都提高了。”
陈露阳点头,伸手轻轻敲了敲漆面,果然手感细腻不少。
走到前端,曹青杭指着发动机舱:“动力系统也做了调整。原先那套发动机,冬天冷启动困难,这次咱们加装了改良型预热塞。就算零下二十度,也能一打就着火。”
身旁一位老工人插话:“还有油路,咱这次把油泵进油口加了加热环,试车时冷油流动比以前顺多了。”
陈露阳忙把这些细节一一记在小本上。
往后走,到了内饰工段。
几个年轻工人正往车门里装饰板。
设计科的小伙子看见陈露阳,主动解释:“这次我们换了新材料,座椅和内饰都改用发泡聚氨酯。坐感比原来硬板垫子舒服多了。”
再走到底盘段,曹青杭道:“这才是关键。”
“原来减震器老毛病多,这次特意换成了再改良过的试制件,耐久性提升了一截。还有刹车系统,制动推杆的结构也调整了,脚感更灵敏。”
一旁的工人师傅补充:“我们这几天加班加点,把传动轴的动平衡也重新校过,试车的时候车速一上八十,震动明显比以前小。”
陈露阳认真听着,还特意蹲下身,钻到车尾,仔细看尾灯、后备箱锁扣,甚至连胶条密封、雨刷角度都不放过。
笔记本上一页又一页,密密麻麻全是记录。
等一圈走下来,他才长出一口气。
这批车,确实下了功夫。
外观更亮眼,动力系统改良,底盘也稳当多了。
曹青杭看着他:“小陈啊,你修理厂天天跟故障打交道,有啥意见也给提提。”
陈露阳微微沉吟,眼睛在小汽车上扫过。
在他看来,车子本身的改进看得见,但是对于进出口预展来说,还是太不够了。
首先,展品的外形还是平平无奇。
虽然漆面亮了,座椅也舒服了,可一眼望去,跟国内其他几家厂子的车子区别不大。
真要摆到展会上,很难让外国客商记住。
其次,宣传材料不成系统。
到现在,谁也没拿出一份完整的说明书。
零零散散的改进点有是有,可没有人把它们整理成一份让外行一看就懂的东西。
到时候真要有人问起来,怕是只能靠现场讲几句口头话,根本起不到展示效果。
再一个,是大家对外贸的流程完全不熟。
机械厂过去主攻国内计划订单,对接的都是工业部、市经委这一套。
平时在厂里开会,大家习惯了照本宣科,讲话套话连篇。
要真到展会上介绍产品,八成还是老一套“我国汽车工业大发展”“全厂工人齐心协力”这一类的套话,放在外国人面前只会让人云里雾里。
最重要的是,港澳市场的使用场景没人研究过。
那里街道窄,车位紧,气候又湿热。
厂里没有做过调查,只是一厢情愿地把国内的车往外推。
车子到底适不适合他们的环境,大家心里都没底。
陈露阳沉吟了一下,开口道:
“曹工,我有个想法,不知道合不合适。”
曹青杭看着他:“小陈,你尽管说。”
陈露阳举了举手里的小本子:“现在这批车子,确实比以前强了不少,国内市场看了肯定喜欢。”
“但要是放到进出口预展上,光靠‘比过去好’还不够。”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车间里正在组装的车辆。
“外国人、尤其是港澳那边的客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