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八十七章 :贸易公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八十七章 :贸易公司 (第2/3页)

盟条约规定,双方应当在经济方面达成更加密切的合作。丹麦和西班牙分别会降低各自的关税,促进丹麦和西班牙更加密切的进出口合作。

    这份经济合作除了包含各自的本土之外,也包括各自殖民地内部的经济合作。

    丹麦在黄金海岸的殖民地已经被吞并,但他们在黄金海岸也是有许多贸易据点的。卡洛大手一挥,允许丹麦人在西班牙的几内亚殖民地进行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种植和矿业的勘探开采。

    只要丹麦遵守西班牙殖民地当地的法律规定,并且合法缴纳税收,他们的一切经济行动在西班牙的殖民地都是合法的。

    反正西班牙的殖民地地大物博,各种矿产资源也多不胜数。在这样的情况下,给丹麦人分一块小蛋糕,对于西班牙来说是完全能够接受的。

    如果能够通过给丹麦人喝一口汤的方式让丹麦变成自己忠心的小弟,这绝对是相当划算的一笔买卖。

    虽然丹麦的总体实力不强,但也是欧洲底蕴深厚的君主国家之一。更重要的是,丹麦的地理位置还是比较重要的。

    在德国的基尔运河修建完工之前,丹麦一直是波罗的海唯一的出海口,甚至能够钳制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国和俄国。

    虽然德国修建了基尔运河,大幅度降低了丹麦对波罗的海的影响,但这并不能完全消除丹麦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如果能够让丹麦成为自己的坚定盟友,对西班牙来说也算是一定的助力。虽然丹麦在军事方面的实力不算强大,但在外交方面,还是能够给予西班牙一定的支持的。

    盟友这种东西肯定是不嫌多的,更何况还是丹麦这样距离西班牙本土非常遥远,双方基本上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盟友。

    西班牙接手丹麦的西印度群岛之后,卡洛就在关注这一件事,那就是美国是否会如同历史上的那样,对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发动战争计划。

    事实证明,历史到这里确实有了不小的变动。

    西班牙早就将古巴置换给了英国,自身的实力又变得非常强大。纵使西班牙仍然持有波多黎各,还获得了丹麦的西印度群岛的主权,美国也没有将目标放到西班牙的头上。

    当然,美国也没有那个胆子去抢英国的古巴殖民地。虽然美国确实有宣告自己实力的野心,但这个野心也是要找准时机才能释放出来的。

    和英国人为敌,哪怕美国人脑子抽了,他们此时都不可能这么做。

    既然无法吞并西印度群岛这片家门口的土地,美国只能将目光放到更加遥远的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

    先不说南美洲,中美洲这片地区,对于美国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此时的巴拿马运河还没有开工建造,美国虽然同时拥有大西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但东西两个海岸之间的交流却要绕过整个南美洲。

    要知道,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四千多公里。但如果走海运的话,东西海岸之间海运所需的里程高达两万多公里,东北部和西北部之间想要通过海运进行交流,要走的路程甚至已经超过三万公里。

    如此漫长的航线就注定了,对于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的美国来说,东西海岸之间的交流陆运比海运更加划算。

    海运需要的时间成本是难以估量的,美国东西海岸之间海运的距离比西班牙到菲律宾之间海运的距离还要远,这也是美国一直想要开通巴拿马运河的原因。

    好消息是,因为布尔战争提早四年爆发,此时的美国也不能通过支持英国发动布尔战争来换取英国支持自己修建巴拿马运河。

    没了英国的支持,美国很难独自修建巴拿马运河。就算能够建造巴拿马运河,运河的主权也不可能属于美国。

    此时的巴拿马地区属于哥伦比亚共和国,巴拿马地区又是适合修建运河所有地区中最狭窄的,运河建造里程最短的地区。

    虽然中美洲的一些地区也适合建造运河,但这些地区更宽,也代表着运河需要修建的里程更长。

    对于美国来说,修建运河的前提是确保自己能够获得运河的掌控权。获得运河掌控权的前提是尽可能煽动巴拿马的独立,让自己的敌人从一个庞大的哥伦比亚变成一个狭小的巴拿马。

    美国在历史上能够煽动巴拿马独立不是没有原因的。哥伦比亚共和国之前的历史暂且不提,这里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最终独立出来成立了自己的国家。

    自哥伦比亚独立之后,南美洲的政治局势是相对混乱的。先是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统治了南美洲的北部,如今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都是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一部分。

    但因为中央集权和联邦的剧烈冲突,这个面积巨大的集权联邦国家只维持了短暂的时间。

    在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之后,崭新登场的是新格拉纳达共和国。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极其浓厚的西班牙色彩,新格拉纳达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如今又变成了当地的国家名字。

    新格拉纳达共和国成立之后,作为第一任总统的桑坦德尔实行独裁统治,最终导致保守党和自由党的争权夺利,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