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俄国内战 (第3/3页)
出选择的。
更重要的是,临时政府似乎也没有完全架空沙皇的意思。在临时政府的计划当中,俄国未来的沙皇制度将会仿照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大权集中到国家杜马的身上,沙皇保留一部分权力,并非是政府掌控的提线木偶,这也算是对几乎绝望的尼古拉二世的一点宽慰。
最终,尼古拉二世还是选择和俄国临时政府进行合作。
1915年5月9日,沙皇尼古拉二世正式颁布《俄国改制诏书》,宣布俄国临时政府为合法政府,俄国自此改制为君主立宪制,并且将军政大权全部交由临时政府和俄国杜马。
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临时政府的合作,让工人联盟看到了革命垮塌的危机。
虽然沙皇专制改为君主立宪制确实是改革,但这样的改革在工人联盟看来,绝对是不彻底的。
沙皇还在,也就代表着原本沙皇时期的贵族和资本家还在。这些既得利益者还在,俄国民众的负担就一点也不会少。
最多也只是把剥削民众的人从原本的官僚和贵族变成了贵族和资本家,但实际上还是没有太多的改变。
另外,和沙皇合作的临时政府,也一定会将更加极端的工人联盟排除在革命党之外。
在意识到如果不反抗,灭亡的就是自己之后,工人联盟也不再犹豫,在5月10日宣布成立苏维埃俄国政府,谴责临时政府对革命的背叛,并且表示将会坚持革命,与旧贵族和剥削阶级对抗到底。
其实从这一天开始,俄国的内战局面就已经基本形成。
俄国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俄国政府的目标不同,双方自然也不可能谈拢。获得沙皇尼古拉二世支持的临时政府也不再犹豫,宣布工人联盟成立的苏维埃俄国政府非法,并且废除了所有工人联盟成员在临时政府的职位,宣告对工人联盟的重要成员进行全国通缉,并且调动军队围剿工人联盟。
虽然工人联盟也有武装部队,但相较于临时政府接管沙皇俄国之后所获得的大量正规军,工人联盟的部队还是偏向于民兵。
虽然这些由工人组成的武装部队战斗意志更加强烈,可在人数和武器装备全面落后临时政府正规军的情况下,工人联盟也很难抵抗临时政府军队的围剿。
在此期间,工人联盟也试图策反更多的俄国军队,可取得的成果并不大。
俄国大多数士兵都是农民,他们不像工人阶级那样支持工人联盟。再加上临时政府在掌控权力之后,已经多次向前线发放物资和资金。
这么做确实获得了前线士兵的好感,至少也能稳住大部分士兵,让他们相信临时政府与原本的沙皇政府不同,还是能做一点实事的。
在临时政府笼络前线军队的过程当中,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也是出了很大的力的。
三国都向俄国运输了一大批物资,也向俄国临时政府提供了一大笔贷款。
也正是因为协约国三国的鼎力支持,让刚刚成立的俄国临时政府有足够的资金和物资运输到前线来拉拢军心。
在这一点上,工人联盟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英国和德国并未支持工人联盟,工人联盟又在与临时政府的权力争夺中落于下风。
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指望工人们只靠满满的热情就去对抗家大业大的临时政府。
在争夺圣彼得堡失败之后,工人联盟只能被迫后撤到更东边的莫斯科,暂时将莫斯科作为苏维埃俄国政权的首都。
好消息是,莫斯科也是俄国的大城市。莫斯科周边也有大量的工人群体,工人联盟在撤退到莫斯科之后,有足够的时间重整旗鼓,在莫斯科周边经营自己的势力。
临时政府这边也没有余力去追捕工人联盟,因为圣彼得堡周边很多城市还有工人联盟的残余势力。
如果不把这些工人联盟掌控的据点全部拔除,未来的工人联盟仍然是有卷土重来的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