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岛中之况 (第3/3页)
会埋下大祸,尤其领兵作战,不经意的一个疏忽便可能导致战败。
“据我等所知,此岛地形东高西低,岛中和岛东多山,岛西地势倒较为平坦,岛上山林主要从东北往西南,但具体如何,我等未曾去过,并不知晓。”
“岛上很多地方山高林密,多瘴气,许多番人部族居于其中,甚难对付,倒非其等强于我等,而是其等久居此处,更熟悉地形,且番人更无惧瘴气,天然利于其等。”
“番人战力不如我等,可其等仗地势之利、瘴气之毒,我等与之相战,胜难有所得,败却会折损人马,我等也不愿深入。”
六国旧贵们虽征服了一个番人部族,但这并非是流求岛上所有的番人部族,在流求岛的山林中还有不少番人。
想想也知道,这么大个岛,以登岛的六国人数量,也控制不了整座岛,征服不了岛上所有番人部族。
这在后来亦有记载,某风车国的人便记录过他们在流求的日子过得不咋样,根本不敢深入岛内,一是因为瘴气,二是岛上番人。
“这座岛的气候也变化无常,自我等登岛之后,每年都有大风(台风)过境,且一年好几次,我在家乡也不是没见过大风,可在此岛上所见大风远比家乡更大,大风来时,大雨数日不歇,风吹树折。”
这人向蒙恬提醒道:“此季节正是大风吹拂之季,将军须得注意!”
即便此人不提醒,蒙恬也会注意。
因为在李念给他讲说流求的地势气候时,曾向他仔细叮嘱过,要注意流求岛上的自然灾害,那里可不是咸阳。
但人好心提醒,蒙恬向此人道:“多谢提醒,本将定会注意。”
蒙恬一声“多谢!”让两人都有些受宠若惊,这位鼎鼎大名的秦国大将居然会这么客气地向他们道谢。
“不敢当,不敢当,些许小事,怎敢当将军言谢!除大风外,此岛水汽甚多,较为湿热,与……大秦可能不同,将军也须注意。”
“此岛降雨也无规律,有旱雨之分,旱时少雨,雨时则多雨,如今便处于多雨时节。”
这也是他们登岛后自己琢磨总结出的一些经验,但只限于他们所在这片地区。
正当两人再要和蒙恬讲说岛上的情况时,去取信物的张力、杨匡等人归来。
张力、杨匡向蒙恬行礼:“将军,末将已将信物取回,请将军亲鉴!”
跟在两人身后的几名士卒将几个布囊放到地上打开,蒙恬看到每个布囊里都装着一只铜盒。
铜盒上有锁,但其中三只铜盒的锁已开,应是被张力、杨匡打开验证过。
蒙恬道:“盒中便是诸位主上的信物?将盒子打开,把盒中之物呈于本将!”
盒子打开,现出其中所藏之物,五卷由五人亲笔所书的投诚竹简,及五份可证明五人身份的信物。
这五份信物是贵族才能拥有的器物,表明了他们所出身的家族,属于哪一姓哪一氏,是能证明六国贵族身份的物件。
蒙恬将这五份信物一一鉴别过后,看向五名前来投诚的信使,笑道:“看来诸位确实很有诚意。本将得告知诸位一事,我等近期不会出动大军。”
“你等主上想与大秦里应外合,助大秦将那些人剿灭,只怕还得再等一段时日!”
这话让五人一怔,秦人近期不出动大军,是故意不出动,还是没有办法出动?
如果是后者倒还好,可如果是前者,他们这投诚可能不妙,秦人很可能想让他们自相残杀或与番人互相残杀,最后坐收渔翁之利。
蒙恬瞧出了几人的想法,笑道:“也不瞒诸位,非本将不愿出兵,实乃本将尚未摸清岛上状况,且本将此次带来之兵不多,暂且不好出兵。”
在兵力不足的情况,蒙恬不会冒险深入岛内。
目前局势完全在大秦一方,大秦只要以战舰封锁住六国旧贵从岛上逃走,等到援军到来,便能获得最后胜利,没必要太过激进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