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一十二章、钓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一十二章、钓鱼 (第1/3页)

    蜀地。

    “侯爷,一应物资均已准备齐全,大军随时都可以出发。

    为感念您为蜀地做出的贡献,士绅们还献上了一份大礼。”

    路俊良一脸欣喜的说道。

    没人喜欢头上多个婆婆管着,尤其是镇远侯这种强势上司。

    蜀地的重大事务,全部操持在总督手中。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蜀地官员士绅都只知总督,不知他这悲催巡抚。

    “哦!”

    “这么高的效率,看来大家都急着要送老夫离开啊!”

    李原的话,把一众官员吓了一个半死。

    在筹措战略上,这次他们确实是超水平发挥。

    主要是下面的士绅配合,听到皇帝让镇远侯带兵北上勤王,一个个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为的就是尽快送走这瘟神,让蜀地重回士绅主宰的时代。

    不过想归想,现在人还没走呢!

    现在的李原,依旧是位高权重的总督,能够决定一言无数人的生死。

    即便是他们这些朝廷大员,一样要老实待着。

    翻起旧账来,没几个是清白的。

    在规则体系下,都能够把他们轻松拿下。

    大虞贪腐横行,不代表朝廷就没打击贪腐。

    事实上,永宁帝继位之后,对贪腐的打击力度仅次于太祖皇帝。

    一般来说,贪官只要被逮到了,最轻也是流放。

    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效果,主要是坏在了具体执行上。

    下面的官员贪,上面的官员同样贪。

    负责打击贪腐的三司衙门,本身就是贪腐的重灾区。

    让贪官监督贪官,还本身就是一个圈子的,自然无法取得想要的结果。

    偶尔抓几个倒霉蛋充数,也大都是因为党争。

    “侯爷,这是误会啊!”

    “我等只是心忧京师安全,这才日夜赶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物资筹集工作。

    ……”

    众人胆战心惊的解释道,唯恐李原心情不爽,临走之前先把他们干掉。

    “为了京中安全就好,看来大家都是我大虞的国之栋梁。

    既然诸位同僚心忧朝廷,那么就能者多劳,再为本侯筹集一批物资。

    毕竟,北方干旱少雨,正是物资匮乏的时候。

    多预备一些物资带上,肯定是没错的。”

    李原似笑非笑的说道。

    原本他没想敲竹杠的,不过李牧的书信提醒了他。

    这次北上勤王,无论战绩如何,都没法再回蜀地。

    无论皇帝,还是朝中百官,都会尽力把他们留下。

    既是为了限制地方督抚做大,也是为了保障北疆安全。

    长城防线一再告破,已经到了不得解决的时候。

    文官之中,能够担此大任的,早就死在了党争之中。

    剩下的都是聪明人,不会接这个烂摊子。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份得罪人的苦差事,大概率会落入勋贵三巨头之一手中。

    北疆的烂摊子,远不止这一个。

    崩溃的中原战场,同样需要有人收拾残局。

    关中是潜在火药桶,随着北虏入侵,河北大地即将满腹苍夷。

    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北虏多半发现了大虞的软肋。

    相较于自己动手强行从外部推倒,不如多制造难民,从内部动摇大虞的根基。

    到时候遍地饥民,光赈灾一项开销,就会消耗朝廷大量的财力物力。

    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了赈灾上,就无力加强军备。

    放任不管更加不行,人心一旦丢了,帝国的统治根基也没了。

    知道了风险,自然要提前准备。

    军事实力,一时半会儿无法增加,战略物资还是能多筹集一些的。

    蜀地官员和士绅急着送他离开,正好为筹集物资创造了机会。

    唯一遗憾的是,他现在带兵离开,蜀地新政很快就会化为泡影。

    “侯爷,思虑周全,我等定当竭尽全力完成。”

    见大家没有反应,布政使李永良率先带头表态道。

    甭管镇远侯的胃口多大,能够送走这位瘟神,对大家来说就是胜利。

    如果此时同他对着干,倒在黎明前,那就不划算了。

    众官员都是聪明人,接到提醒之后,迅速跟着表明了立场。

    一时间,满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