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二十四章、嚣张跋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二十四章、嚣张跋扈 (第2/3页)

的旗号,本质上这样的举动,依旧是在逼宫。

    皇帝会不会惩戒奸臣不知道,但肯定会恨上他这个领头的汉水侯。

    短时间内不发作,未来也会留下隐患,明显不是智者所为。

    选择这么干,就必须承受由此导致的政治后果。

    “哈哈……”

    “国难当头,吾辈男儿岂能因个人祸福而避之!

    诸位先生的好意,本侯心领了。

    可有些事,总得有人要做。

    兰先生,替本侯起草奏折,本侯这次要同时弹劾六部尚书和内阁诸公,以及那些把勤王大军推向绝路的奸臣!”

    大笑之后,李牧豪气的说道。

    按照现在的玩法,大虞朝迟早被他们玩没。

    皇帝秋后算账,那也要有秋后才行。

    除了勋贵系意外崛起,练出了二十多万精锐外,大虞现在的处境,像极了明末乱世。

    此时的大虞,就是风雨飘渺中的破房子。勋贵们现在干的活儿,就是糊墙匠。

    无论怎么修补挂白,都改变不了房梁、柱子,被蛀虫吞噬的现实。

    暴风雨一旦降临,房子就会四处漏雨。

    倘若有一天,糊墙匠们累了倦了,这座破房子就会倒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侯爷,真乃大丈夫!”

    王靖川忍不住夸赞道。

    虽千万人吾往矣,这种无畏的英雄气魄,正是无数文人追求的终极浪漫。

    为舞阳侯和阵亡将士复仇,符合儒家文化中的“义”。

    “传令下去,准备祭品,本侯要祭奠舞阳侯和阵亡将士。”

    李牧强忍着悲痛下令道。

    复仇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他不奢望一份弹劾奏折,就能定一众文官的罪。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权衡利弊。

    永宁帝会做出什么决定,谁也说不清楚。

    ……

    京师。

    局势没有按照永宁的计划走,安抚措施不仅没让文官们闭嘴,反而激怒了一众文臣。

    消息泄露出去后,京中的士子都沸腾起来。

    高举着孔圣人的牌位,跑到宫门前请愿。

    一起参与活动的,还有一众文官。

    只不过双方采取的行动方式不一样,士子们是直接在皇宫外喊口号,而官员则是选择了罢朝。

    事实上,受到冲击的不光是皇宫,还有一众勋贵的府邸。

    只不过五城兵马司行动速度快,见有人过去闹事,直接以“勾结北虏”的罪名下狱。

    接着就是抄家拿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做实罪名,然后直接噶人。

    京营也没闲着,见有人聚集闹事,都是直接镇压。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

    司法流程直接简化。

    为了京师安全,对待嫌疑分子,宁杀错,不放过。

    见识到了勋贵们的粗暴手段,知道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大家只能去找皇帝闹。

    没有皇帝命令,厂卫不敢擅自行动。

    永宁帝既不能答应文官们的要求,又不想背负屠戮士子的恶名,让局势僵持了起来。

    “陛下,这是汉水侯从安南,送来的六百里加急密折。”

    徐忠恩小心翼翼上前说道。

    如果是普通的折子,他肯定直接压下。

    现在的摊子,已经够乱了,不需要有人再添乱。

    可是李牧的份量不一样,代表着勋贵系中在地方任职官员的立场。

    倘若压着折子,不让皇帝知道,未来惹出大麻烦,他承担不起责任。

    “混账!”

    “朕要生撕了这逆贼!”

    打开密折,大致扫视了一眼内容之后,永宁帝忍不住破口大骂道。

    奏折上弹劾的官员,一个个都成了尸体。

    文官们都被气疯了,再去治这些人的罪,估摸着文官集团非集体爆发不可。

    身份不一样,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

    在勋贵眼中,这些文官为了内斗,导致勤王大军覆灭,诛九族都不算冤枉。

    可搁在文官眼中,这就是一次普通的决策失误。

    勤王大军覆灭,主要是统帅没有及时发现敌人的阴谋,这才中了埋伏。

    纵使要追责,皇帝训斥几句,事情就该结束了。

    勋贵和外戚集团居然敢掀翻桌子,在朝会上当场打死一众朝廷大员,完全是倒反天罡。

    在惨案爆发前,永宁帝是倾向于勋贵外戚的。

    毕竟,勋贵外戚损失惨重,需要进行安抚。

    舞阳侯的死,更是断掉了他在军中的根基,政治损失不可估量。

    对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他也充满了怨念。

    随着局势的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