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烫手的山芋 (第3/3页)
,那可就生死不由人。
摆明是逼他们掏钱,填上现在的窟窿。
事实上,姜书翰一度想过趁机扩大化,给予清流党人予以重创。
怎奈户部的破事,牵连的人太多,朝中各派都有人涉案。
掀开盖子乱杀,那就是一锅大乱炖。
何况此时发起大规模党争,大家都忙着争权夺利,那就没人干活了。
城外聚集的流民,没人理会的话,那是会闹出大乱子的。
若是有人振臂一呼,在顺天府揭竿而起,大虞朝的体面可就全没啦。
如果处理不善,搞不好连大虞朝的江山,也一并给葬送掉了。
未来史书记录历史,他这个发起党争的首辅,就是第一责任人。
“首辅,这……”
辩解的话没说出口,吕凌风又被迫咽了回去。
钱没了,还可以再捞回来。
官没了,可就再也回不来啦!
户部尚书虽然难当,可也是天下一等一的肥缺。
都不需要刻意,就会有人把钱送过来。
何况首辅说,不许挪用其他款项,那就不挪用了?
真要那么听话,那还争个屁,直接向政敌投降算了。
权力在谁手中,谁就拥有决策权。
……
京师,安南会馆。
自从第一批粮食,在天津卫登陆,这里就变得热闹起来。
每天前来拜访的商人,那是络绎不绝。
整个北方都缺粮,现在谁的手中有粮,谁掌握了财富。
无需囤积居奇,粮价本身就在天上飘着。
连平常没人吃的糟糠,现在一石都能卖上一两银子。
如果是普通商人,手握大量的粮食,早就被人吃抹干净。
现在情况不一样,这些安南过来的商人,在替汉水侯干活。
采取非常手段,那就是在打汉水侯的脸。
朝中有人能不给汉水侯面子,但其中绝不包括他们这些商人。
大家都有后台靠山,自然要按规矩来。
讨价还价的声音,那是不绝于耳。
同乡聚会的会馆,变成了大型商贸合作现场。
在这里谈生意有一个好处,抽取百分之一的佣金,签订合同就能请馆长充当见证人。
发生违约事件,会馆会介入处理,帮忙追讨违约金。
馆长是李牧亲自任命的,相当于安南都护府驻京办事处负责人,代表着汉水侯府。
“尚书大人,您若是需要粮食,应该去找那些粮商。
安南会馆不参与商业活动,手中也没有您需要的粮食。”
李和颂笑着婉拒道。
空手套白狼的手段,对普通商人有效,但汉水侯府不缺官面上的人脉。
户部尚书的招牌,对侯府没有任何价值。
“李先生,朝廷救济的百姓,最后可是大都去了安南都护府。
这些都是上好的劳动力,提前预支一批粮食,侯府并不亏。”
吕凌风强忍着不满说道。
朝会结束后,他就在户部召开内部会议,想办法筹集钱粮。
没有任何例外,谁也不想把吃进去的吐出来。
最后他连哄带威胁,才从大家的口袋里,掏出了一笔款子。
粮食的问题依旧无解,被掏空的官仓,早就被大家变了现。
京中的粮商都是聪明人,知道朝会结果之后,一众粮商巨头直接把手中粮食批发出去。
唯恐手中持有大量粮食,被朝廷盯上,当成肥羊给宰了。
粮食分散到了粮店手中,一家多则囤积上千石,少则只有几百石。
这么点儿体量,户部就算愿意当冤大头去收购,一时半会儿也买不到足够的粮食。
何况大肆收粮,还会进一步哄抬京中粮价,这是朝廷所不允许的。
后续的粮食,还在半路上。
环顾四周之后才发现,安南会馆正在向外界抛售粮食。
眼瞅着赈灾粮快要见底,他只能放下架子,亲自到安南会馆商谈。
“如果尚书大人觉得我们移民碍眼,大可上奏朝廷关闭移民通道。
这个便宜,我们不占也罢!”
李和颂的回答,把吕凌风气了一个半死。
关闭移民通道,这是什么虎狼之词。
难民是要吃饭的。
就算朝廷能从南方各省,调集到足够多的粮食,他们也没钱买这些天价粮。
没有安南都护府,替大虞朝消化了几百万难民。
现在的北方大地,早就已经狼烟四起。
百姓没有揭竿而起,除了官府努力维稳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有退路。
实在是活不下去,可以举家移民去安南。
一旦断了这条生路,没有了生计的百姓,可不会原地等死。
对大虞朝廷来说,难民已经成了烫手的山芋。
安南都护府能接手,对各方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敢提议把这烫手山芋留下,官场上的同僚能组团问候他祖宗十八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