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七十四章 、持续崩坏的局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七十四章 、持续崩坏的局势 (第1/3页)

    “大人,情况有些不妙。

    您刚抵达南直隶,连接风宴都没来得及参加,消息不应该这么快传开的。

    如果是凑巧赶上了,那未免也太过巧合!”

    文师爷神色凝重的说道。

    组织士子闹事,那也是需要时间的。

    钦差大臣上午才抵达,下午麻烦就找上了门。就算速度再快,江南各地的士子也赶不过来。

    凑巧碰上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没有这么多巧合。

    如果没人策划引导,就算士子们聚集在一起,也是到巡抚衙门闹腾,或者是找上南京六部。

    万怀瑾是催缴税款的钦差,又不是主管江南军政大权的钦差,手中的权力并非无限。

    税务之外的问题,找地方衙门解决,更加靠谱。

    “看来是有人,在给老夫下马威啊!”

    万怀瑾故作平静的说道。

    内心深处,他早就气的不行了。

    想他为官半生,那是广结善缘,朝中大小衙门,都有能说上话的人。

    朝野上下对他的评价,都非常不错。

    唯一犯下错误,就是没有及时站队。

    政治上没有温情可言,赶上党争最激烈的时候,只要不是自己人,那就是被打击的对象。

    意识到这一点,时间线上已经太晚了。

    以他的身份地位,无论进入哪个党派,都应该是其中的决策者。

    毫无疑问,这是不可能的。

    没有第一时间加入,后面半路加入的,很难获得信任,更别说成为决策者。

    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自己独自拉一个山头,在朝中自成体系。

    他这种人脉资源广的正二品大员,本身就具备自立门户的资格。朝中能出现众多派系,大都是这么来的。

    聚集一帮政治上志投道合的人,就是一个新的党派。

    “大人,既然对方出手,那么我们也不用客气了。

    想要把进入别人腰包的钱掏出来,就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

    在江南这种士绅力量强大的地区,地方衙门很难压制住他们。能够让他们感到畏惧的,唯有地方驻军。

    尽管被调离了许多人,南直隶依旧有一镇勋贵系的军队驻扎。

    如果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不愁拖欠的赋税,收不上来!”

    文师爷的话说完,万怀瑾陷入了沉思中。

    他挂职的是南京户部尚书,不是兵部尚书。想要调动地方驻军,那是需要付出大代价的。

    甭管是哪个派系的军队,在地方上驻扎的时间长了,或多或少都和地方势力有了牵扯。

    想要地方驻军帮忙,光一个钦差大臣的名头不够,还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利益。

    对勋贵系将领来说,文官无论哪个派系,本质都差不多。

    没有足够的好处,人家是不会趟这潭浑水的。

    “嗯!”

    “师爷,你代我走一趟,先去探探他们的口风。

    只要条件不是太过分,都可以先答应下来。”

    万怀瑾点了点头说道。

    理智告诉他,这是唯一的破局之法;但直觉又告诉他,接下来要出大事。

    在下达任务的同时,他右眼就跳个不停。

    ……

    山海关。

    “大哥,粮饷又延迟了,朝廷这是摆明把我们当后娘养的!

    以我看干脆带兵杀到京师,宰了朝中那帮狗娘养的,拥立太上皇复位。”

    施靖明愤愤不平的说道。

    军费是大虞朝最大的一笔开销,占据了财政收入的八成以上。当朝廷财政陷入困境时,军队钱粮划拨必然出现问题。

    南方各省的驻军,近水楼台先得月。各地的钱粮运往京师之前,就把他们的份额给预留了。

    毕竟,运送钱粮进京,也是需要人家出兵保护的。

    不把这些人喂饱,钱粮很难平安运抵京师。

    京营要守卫皇城,后勤肯定得优先保障。

    皇帝年幼,为了自己的忠臣名声,一众大臣也不能在物质上亏待皇帝。

    宫中的一应开销,必须足额拨付。

    北方的物价高昂,百官的俸禄用实物发放,才能让底层官吏养家糊口。

    进入福安帝时代,拖欠俸禄就成为了历史。

    满足了这些刚性支出后,剩下的钱粮才能拿出来分配。

    按照亲疏远近的原则,勋贵系的部队肯定得优先保障后勤,然后才是其他边军。

    辽东镇固然强势,可架不住他们在朝中不受待见。文官集团需要他们制衡勋贵系,却也不想看着他们做大。

    在钱粮拨付序列上,辽东镇一直享受着普通边军的待遇。

    因为能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