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七十四章 、持续崩坏的局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七十四章 、持续崩坏的局势 (第2/3页)

腾的缘故,户部漂没的钱粮要更少一些,基本上能够拿到七成左右的饷。

    加上自己参与走私贸易牟利,小日子才能过的舒服。

    受北方物价走高的影响,走私贸易也受到了冲击。

    北奴的钱是抢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人家也要考虑性价比。

    鉴于从大虞采购物资,成本太过高昂,人家现在直接去高句丽就食。

    边关的贸易额萎缩,辽东镇的日子也变得不好过起来。朝廷发放的那份钱粮,一下子变得格外重要。

    “三哥,有些话是不能乱说的。

    朝廷现在困难,被拖欠军饷的,也不光是我们一家。九边之兵,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

    类似的事情,前面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大家一起熬一熬,等朝廷挺过了危机,情况自然就会好转。”

    施靖林急忙劝说道。

    杀进京师,如果这么容易,早就有人干了。

    大虞建立这么多年,都没有边将造反闹出大动静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制度上的限制。

    辽东镇摆脱了地方衙门的限制,却无法摆脱军队内部的制衡。

    军中固然是施家一家独大,但不代表就没有其他将门势力。施家再怎么人丁兴旺,也不可能霸占所有的实权岗位。

    能够执掌全军,那是祖辈不断联姻,建立起来的关系网络。

    在为辽东镇争取利益的时候,这些人和施家利益是一致的,自然不会出现问题。

    可若是要举兵造反,有多少人肯跟,那就很难说了。

    毕竟,他们辽东镇能打,勋贵系也不是软柿子。

    京营部队战斗力虽然略差,可守城还是不成问题的。无法迅速拿下京师,各地的勤王大军杀来,那就悲剧了。

    别的事情,有回旋余地,唯独造反没有。

    施家可不是光脚的主,庞大的家业让他们享尽了富贵,也弱化了他们创业的心思。

    “我们体谅朝廷,谁来体谅我们呢?

    现在局势恶化,还不是朝中那帮混账,肆意妄为折腾出来的!

    如果朝廷应对得当,及时把物资从南方调过来,北方的局势也不会持续动荡。

    一群废物执掌朝政,局势只会越来越糟糕,根本没有好转的一天。

    老五,你的胆子还是太小了。

    就朝中那帮鼠辈,就算今天的话传了出去,他们能奈我何!”

    施靖明一脸不屑的说道。

    敢这么狂妄,自然有嚣张的资本。

    大虞的局势持续恶化,不光是民生经济遭到重创,军队也在舔伤口。

    受制于财力,勋贵系在此前大战中的损失,至今都没有恢复过来。

    甚至连阵亡将士们的抚恤金,也只是支付了一部分。

    以至于军中一线的将领,对朝中掌权者,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朝中一众大员不是没有试图解决问题,可惜想解决问题,不等于能解决。

    事实上大战结束后,朝廷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为阵亡将士筹集了抚恤金。

    怎奈上一次大战损兵折将太过严重,朝廷需要支付的抚恤金,就是一笔巨款。

    一次性支付超过了朝廷财政承受极限,采取了先发一部分,后续的分年进行支付。

    计划没有任何毛病,到了具体执行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北方天灾人祸不断,朝廷需要花钱的地方又多。

    后续本该划拨的经费,在户部一次又一次的拆东墙补西墙中,被暂时借去了周转。

    如果去年南方各省的税款,没有大幅度减少,估摸着还能返还一部分。

    现实没有如果,朝廷财力严重吃紧,根本顾不上阵亡将士家属。

    类似的操作,大虞朝也不是第一次。

    最近百年时间里,也就勋贵系执掌大权那几年,能给自家嫡系部队足额发放抚恤金。

    这样的行为,无疑会挫伤军心士气。

    朝中百官感受不到,身处一线的将领,却有切身体会。

    尤其是在北疆前线干苦差事的将领,更是对朝廷多有不满。

    “住嘴!”

    “老三,把话憋在心里,你会少一块肉?”

    “都一把年纪的人了,怎么还和小孩子一样,一点心机城府都没有。

    要知道这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坏了,都坏在一张嘴上。

    别以为带了几天兵,就天下无敌了。

    真要是这么厉害,你就先带兵把北虏给灭了,后面干什么我都不管你!”

    见施靖明越说越过分,施靖风当即开口训斥道。

    如果只考虑大虞境内的问题,以辽东镇的实力,确实有机会干一票大的。

    问题是在遥远的南方,还有一头猛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