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生根,初试 (第2/3页)
循声看去,便见一队铁骑押送着十余人,去到了宋明烛、刘牧等人旁边。
很快,这一行人在宋明烛等人的带领下,又来到耿煊旁边。
“怎么回事?”耿煊询问。
“四野堡过来的探子。”宋明烛道。
“四野堡?”耿煊稍有疑惑。
宋明烛解释道:“就是咱们东面不远处那个沙民聚落。”
耿煊恍然。
“他们得了董观的传讯,组织了民兵,对那些散在荒野中的部落民进行捕杀。
他们察觉了这边的动静,以为是部落民在搞事,就安排了一些夜骑过来查看情况,结果反而落到了我们散出去的哨探手中。”
“黑风军”的哨探,用的都是玄幽铁骑。
面对这些聚落民兵,自然是轻松拿捏。
但凡出现一个死伤,那都是对玄幽铁骑的这个超级兵种的不尊重。
“你们打算怎么处理?”耿煊询问。
宋明烛没有回答,而是看向刘牧。
他的职责,正逐渐朝“内政”转化。
对他来说,现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快营地的建设。
这种和战斗相关之事,自然有刘牧去操心。
刘牧心中,显然也早有成算。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给出了他的“解法”。
只见他沉声道:
“军主,我也正想与您说这事……我想现在就将四野堡拿下。”
耿煊静静的听着,不做任何表态。
刘牧继续道:
“那些顽抗的,统统杀掉。
那些愿意投降的,全部迁来此处。
老弱调去后方,青壮留下用作用作营建的苦力。
至于四野堡,则将其烧毁,尽可能破坏、污染其水源。”
听到这里,耿煊皱起了眉头。
刘牧见状,心中突地一跳,赶紧解释道:
“咱们便是什么也不做,放任他们就在旁边,他们的结局,也不会有多好,只会比现在更糟糕!”
耿煊一怔,而后恍然,轻声道:“董观!”
刘牧点头,道:“是的,就是董观。”
“四野堡与咱们这里相距二十多里,又有大批现成的屋舍。
一旦董观率大军逼近,他必会将之征用,并以此为基础,扩建营地,成为与咱们对垒的策源之地。
……咱们不能让他占了这个便宜。
以董观的做法,既然吃掉了四野堡,里面那些人还能有个好?
所有的粮食,都会被收集起来,征为军粮。
那些没用的老弱,他不可能留着消耗宝贵的军粮。
那些有用的青壮,也都会迅速榨干所有的价值。
若他们提供的价值赶不上他们每日的消耗,他同样会毫不犹豫的将其处理掉……或者,让他们来冲击咱们的营地,投石问路,试探咱们的应对!”
耿煊默然。
听起来有些残酷,可这种做法,却不是董观独有的,而是各州军镇的“通用解法”。
一旦某地成为战场,那平日里为了维持统治而存在温情脉脉的面纱,都会被迅速扯掉。
周边的一切人、事、物,都要为战争服务。
区域内的人,有且仅有两个选择。
有益于战争的,就以各种方式投入战争,哪怕是以“军粮”、以“耗材”的方式。
无益于战争,甚至可能存在潜在妨碍的,哪怕只是消耗一定的粮食和饮水,那也都是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的。
将后方的粮草,运到一线战场,途中的消耗是非常恐怖的。
前线多一个人消耗,一两千里之外的后方,可能就要从十个人嘴里抢走食物。
如此简单的一道计算题,是个理智人都知道该如何做。
耿煊沉默。
刘牧的话却还没有完。
“……以我们了解到的情况,董观的大军,落后我们大约一天的行程。
我们不仅要清除掉‘四野堡’这个距离最近的障碍,我还想充分利用这段时期,将方圆百里之内存在的、可供他借力的聚落,通通拔除掉。
便是那些距离远,不便直接行动的,我们也要将信息扩散出去。
我相信,以他们对董观的了解,都不需要我们催促,他们自己就会纷纷出逃。”
以董观的“赫赫威名”,不管以往那些聚落对他如何恭顺,可一旦让他们知道,自家所在地不幸成为前线战场,那些沙民必会舍下一切亡命出逃。
因为他们都很清楚留下的结局是什么。
地广人稀的幽州,将罕见的出现逃亡潮。
虽然,这是董观的“威名”造成的。
可自己,却依然负有直接的责任。
对此,耿煊倒是没有内耗自责什么的。
因为他非常清楚,不是此处,就是彼处,总会有那么一处,会不幸的成为战场前线。
他虽然很想将战场挪到荒芜人烟的广袤荒原之中,尽可能减少对普通生民的滋扰。
但只一个问题就把他将死了。
水。
玄幽马加苍岚马,超过十万。
“黑风军”将士加起来,也超过十万。
即便只是满足最低生活所需,每日所需消耗的洁净饮水,那都是一个海量!
他之所以选择在这里落足,最重要的原因,不就是因为后面有一处出水量足够巨大的地下活水么!
所以,对于这必然会引发的连锁后果,他没什么好自责内耗的,他只是为这些素未谋面的沙民们接下来的遭遇默哀了两分钟,便点头同意了刘牧的计划。
“去吧,只要你认为合适的行动,就去做吧。
……不过,能不杀就不杀。
你还可提醒他们,若想摆脱董观的魔爪,可以往西边跑。”耿煊还轻声叮嘱道。
刘牧看了他一眼,轻声回道:
“……我们的恶名,董观早就帮我们宣扬开了。
董观固然可怕,可咱们才是让他们切齿痛恨的。
在他们看来,这场灾难,根本就是咱们引发的!”
“……”
耿煊无话可说了。
虽然他很想反驳,但站在这些沙民的角度,这其实没错。
自己才是那个给玄幽二州带来灾难与杀劫之人。
若是没有自己,现在玄幽二州,包括那些最受歧视的异族部落在内,都会沉浸在董观南侵取得的辉煌战果,以及他们所能跟着享受到的丰厚红利之中!
只要是董观体系中的一员,哪怕是最卑贱的奴婢仆役,都会有吃肉喝汤的机会。
现在,这样的机会被自己搅没了不说。
还在玄幽二州来来回回,没完没了的祸害。
他们不恨自己才怪!
恍然醒悟过来的耿煊,只是摆了摆手,道:“将能做的都做了,至于能有多少效果,就看天意吧。”
说罢,他便再不谈及此事,主动结束了这个话题。
刘牧郑重一礼之后,便带着规模过万的铁骑,迅速离营而去。
和上一波离营的铁狼等人,也没差多久。
不同的是,铁狼等人往西。
而刘牧等人往东。
剩下的铁骑,一部分散向各处,防止那些一路尾随的“苍蝇”们的靠近。
一部分则与其他人一起,参与到营地的快速搭建之中。
耿煊默默的看了一阵,便将营地建设之事全权交由宋明烛,他本人则对宋明烛简单交代了两句值守,便也同样没入夜色深处。
从此往北约十里,恰有一条从西北到东南走向的、总长度不过四百多里的小型山脉。
没什么生机,也没有水源,甚至连个确切的名字都没有。
但这也是耿煊最终选在此处落脚的原因之一,这就相当于一道天然的防护墙,能够挡住董观铁骑从北面荒原俯冲而下。
只需在筑营之时,稍微兼顾一下,就能消除许多潜在的隐患,降低董观可用的“选项”。
耿煊孤身离营之后,径直北上。
很快就登上了这条小山脉最南端,距离营地不足二十里的山峰之上。
据耿煊提前了解到的情况,这也是这条长不过五百里的小山脉中,最出挑,也是最高的山峰。
还没完全登上峰顶,耿煊就已感觉到气温陡降,风也变得越来越烈。
耿煊没有停步,身形快速移动,身形在光秃秃的悬崖峭壁间,如轻灵魅影一般,不断飘摇而上。
没多久,他就已经登上了峰顶。
并不是一个尖锐的金字塔尖,而是一处面积超过十亩的,略微内凹下陷的山顶平台。
除了寒气逼人,狂风烈烈,耿煊最大的感受,就是天空的群星,前所未有的繁密,也前所未有的明亮。
仿佛头顶的“天”,都因此离自己更近了一些。
耿煊仰头看了看,心中如此猜想:“这是错觉吧?”
在他看来,从这峰顶到山脚这两三千米的距离差,在脚下大地与群星的距离之间,这差距微渺到可完全忽略不计。
现在,自己站在山顶觉得星更亮,天更近,不过是主观感受带来的变化而已。
仰头看了两眼,耿煊便摇了摇头,甩掉这些杂念,站在峰顶靠南侧边缘,直面猎猎寒风无休无止的吹拂,耿煊轻轻闭上了双眼。
再一次进入“天地桩”的状态之中。
虽然,他已经理智上认为,此处与别处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
可在心灵上,当他再次接着“天地桩”的特性,进入那奇妙的境地之时。
原本,那单调到有些清冷估计的“天”中,似乎出现了隐约的群星。
在“天地桩”带来的妙境中,“我”戴“天”履“地”。
“天”在上,“地”在下,“我”在中。
彼此不相扰、不相干的“天”与“地”,因为有了“我”,开始出现了交互,有气韵在两者之间流动。
而供它们交互的、让气韵流动的“介质”,当然就是“我”。
现在,“我”的头顶上,在那气韵流动之间,仿佛还有群星缓缓转动,宛如斗转星移的残痕。
当然,这对耿煊的影响,也仅此而已。
这仿佛视觉残像一般的残痕,对于他的修炼,并没有任何影响。
无论是正面的,亦或是负面的。
当他进入这种状态之后,最关注的,反而是在“地”上蔓延开来的,在现实中无形无相,可在“天地桩”的妙境中,真的如网一般散开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